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01章 老黄的刀法,芯片谈判下(1/4)

飞机穿过云层,直奔大洋彼岸。

不过这一次芯片谈判,远没有上一次那么轻松。

毕竟高通向来强势,还有着大量专利,算是3时代的绝对霸主。

说白了,哪怕不用高通的芯片,都得向高通支付专利费!

不过在2011-2013年的国内,这笔专利费还是能赖掉的。

这几年的国产智能手机,卖的价格低,都没几个交专利费的。

毕竟真交专利费,一部2000块的手机,成本1500,高通收300专利费,爱立信收100,诺基亚收100,微软收100,华为也能收100,思科收50……

那别卖了,都不够赔的!

专利费都快比手机贵了。

因此,这年头的国产手机,只能在国内卖,可以不交专利费……

若是到海外卖,光专利费都得赔死。

但2014年开始,高通在国内也开始收专利费了。

那时候规模小的品牌没事,销量前几名,都得交钱!

再往后,规模小的都得交……

朱长林忍不住开口:“老板,这次芯片,您打算采购哪家?”

王逸摆了摆手:“到时候看两家出的条件,再定。芯片采购,都是小问题。关键的,还是怎么摆脱依赖,实现芯片自研啊!”

星逸手机凭借当下的创新,卖到三千不成问题。

但要做高端,要像华为一样,挑战苹果的霸主地位,那就难了,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

如果没有自己的东西,只是买办,只是供应链整合,只是组装手机品牌,做中低端还行,做高端,想都白想!

这也是为何,华为、苹果能卖高价,而小米冲高端难的原因。

因为苹果有自己的系统生态,有自己的处理器,有大量的专利。

同样,华为也有自己的处理器,有自己的基带,有巨量的专利,还有不兼容安卓的百分百纯自研系统!

说白了,一个品牌没有真东西,没有硬核心,永远做不了高端!

因此,为了冲高端,小米也要自研芯片。

可是小米没有芯片研发的技术,那怎么办?

大唐联芯有啊!

于是,2014年10月,小米和大唐联芯成立松果电子,小米占股51%,联芯占股49%,联手开发芯片。

主要的员工来自联芯,技术也是来自联芯科技开发并拥有的1860平台技术!

而小米则提供资金和市场。

第二年,松果电子研发出芯片——澎湃1。

虽然只是一款中端系统芯片,但也算成功。

可后面的澎湃2芯片,流片失败,研发之路也就无疾而终了。

直到2021年-2022年,才又相继推出了专业影像处理芯片澎湃1、快充芯片澎湃1,电池管理芯片澎湃1。

彻底覆盖了手机影像处理、快充和电池管理等不同领域。

但可惜的是,最重要的处理器,或者说,没有进展。

至于芯片和应用处理芯片的区别,可以理解成整体和局部的区别。

一枚芯片,集成了、、基带……

2011年的应用处理芯片和基带芯片,都是单独存在的。

一部手机,都是一枚应用处理芯片,外挂一枚基带芯片。

到了2013年,高通开始将基带芯片,集成到处理器芯片内部,就成了系统级芯片!

小米为冲击高端,从未放弃自研芯片。

而星逸手机要做高端,也得提前布局芯片研发!

而且布局越早越好,毕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