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一集 收费茅厕(4/7)

一面之缘的无命将军所写,信中说深为世子的报国之心感动,左思右想,愿意协助世子做些报国之事,请世子派人联系风行馆的掌柜诸求丰,诸掌柜会告知一切。

这一下,朱奇源的心中更是痒痒的,非常难受,他恨不得现在就去见那个诸掌柜,问问怎么回事。

这一日,朱奇源等不及,亲自来到风行馆,见到了这里的主人诸掌柜,斯斯文文的诸求丰没有急着说明无命将军的安排,而是先请求带世子看一看风行馆,朱奇源想来都来了,也不急在一时,客随主便,就答应了。

他随着诸掌柜逐一看去,这里的一切都是刚刚置备的,刻版、印刷、擢配、装订、制笔、制墨等各类工匠百余人,只有十之一二是诸掌柜带来的熟练工,其他都是新招募的,但所有的一切还是让朱奇源又惊又喜。

要知道,各地的藩王中有不少都喜欢著书、印书,晋王府也有自己的印刷作坊。作为皇室子弟,他们有相对充裕的资金,刻印书的用料、刻工能够十分考究,王府一般用的是雕版印刷,印出的效果要好许多;民间印书坊为了追求出书速度,会采用活字印刷,但效果上明显欠缺些。

而眼前的风行馆采用的也是活字印刷,不过,居然有木、铜两种活字,铜活字显然是早就具备的,而木活字是新制的,选料与雕版相同,也用梨木、枣木等木质软硬适中、纹理较为细腻、易于刻制的木材,工匠们正忙着刻字、锼字,经过检验符合要求的字模就放在字盘中,每行字之间用竹片夹住,字盘摆满之后用木榍销紧,字盘被放在检字的转轮上,转轮上用醒目的大字标记出来以便查找;印书的工匠则忙着捡字、排版,刷印,每个环节丝丝入扣,浑然看不出这些人大多是新手。

诸求丰拿着几张之前就印好的书页给世子过目,朱奇源看着非常吃惊,一是因为这印出的效果居然不比雕版差,二是书页上的内容很新奇,居然是选自《史记》的一些忠孝节义故事。诸如“荆轲刺秦”“孔融让梨”“李广射虎”之类,不过像坊间通俗演义一般重新演绎了一下,用诸掌柜的话说,是主要针对孩童所出的书本。

这些内容有新意还不算什么,关键是诸掌柜另外拿出的几张书页,上面是雕版印刷的几幅绣像,正是“荆轲刺秦”“孔融让梨”“李广射虎”,那上面的人物笔法与常见的绣像笔法应该没什么不同,但那些人物看上去就是非常逼真,别说孩童看到了,就是朱奇源这个成年人看了,也是怦然心动,非常想先睹为快啊!

诸掌柜还说起这些书本的装订,他准备把一整套内容分成数十个小册子,每个小册子只有三五个故事,这样便于那些无力购买全套的孩童选购单册。朱奇源一听,暗暗惊异,这样一来,书本自然会更加受欢迎,但风行馆可就要担风险了——万一某些册子卖不掉,可不就砸在手里了?

诸掌柜最后把世子请进了书房,世子落座,诸掌柜侍立一旁,婢女送上茶来,世子道:“诸掌柜,请坐下说话!”

诸掌柜谢过后落座,欠身道:“今日有劳世子殿下前来,乃是受无命将军所托,将军深知世子忧国忧民之心,特意为世子殿下选择了小人这个印书坊,世子如果有意,可费心参详一下。”

朱奇源不知道无命将军为自己出了个什么主意,诸掌柜赶紧详细说明无命将军的意思,世子无法参与商贸行业,却可以支持商贸活动,比如支持风行馆这个印书坊,出人、出钱、出主意都行,风行馆用世子应得的报酬设立一个救灾慈善会,用来救助一些受灾的百姓,就算是太平年节,也可做些修桥铺路的善事。

朱奇源顿时心动不已,山西大灾,民生凋敝,官民难以心安,卫所边兵也是无心守边,为今之计,若能对救灾有些助力,也算是为国分忧吧!而且,自己参与风行馆的经营,但不从中谋利,应该算不上违背朝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