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隐士是什么人?(2/2)

—“没事服药”和“长啸当歌”。倒不是说他们病了,他们其实是想长生不老坐地飞升,就服用“丹药”,就像吸毒一样,整天把自己弄得神神叨叨的。“长啸”就是没事躲到树林里,气沉丹田鬼哭狼嚎。这是一个很好玩的群体,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读《世说新语》,有你想不到的精彩。

英台说:“是从故事的角度来说明,饮食这个问题,可是本来是谁最先称作隐士的呢?”

林子轩笑道:“《辞海》释“隐士”是“隐居不仕的人”,没有强调“士”,实在是不精确。《南史·隐逸》云:隐士“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而且一般的“士”隐居怕也不足称为“隐士”,须是有名的“士”,即“贤者”,《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又曰:“遁世无闷。”又曰:“高尚其事。”……是“贤人隐”而不是一般人隐。质言之,即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才叫“隐士”。《南史·隐逸》谓其“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因而“隐士”不是一般的人。”

又说:“真隐士的人格特点是寻求诗意的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一种解脱。如老子出关归隐,孔子周游列国累了,便说沂水春风“吾与点”,庄子看惯了大小诸侯尔虞我诈,便要到自然中去逍遥;陶渊明在仕途上倦了,便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假隐士的社会角色是官迷、财迷、名誉迷。安贫乐道,就是隐士高洁人格的最重要的特征。例如,东晋大隐士陶渊明在穷困潦倒时,就唱:先师有立训,忧道不忧贫,贫富常交战,道胜五成颜。隐士从来都是贫困的,但其精神却是富有的。有了做人的精神,你便有了做人的骨头。”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