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土断之法(1/2)

这天夜里,因为司马岳得了风寒,褚蒜子便让御医准备了汤药,由她亲自给皇上送去,又亲自喂皇上服下汤药后,起身帮助司马岳整理奏章,看到了哪份大臣要求北伐的奏章,便问道。

“皇上对北伐之议怎么看?“

“哎,大臣们都已经同意了,朕也不好拒绝,也只得同意了。“司马岳摆了摆手,无奈的说道。

“但现在国库空虚,兵源又不是很足,恐怕难以维持北伐啊。“褚蒜子关切的问道。

“国库空虚,由来以已久,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可由各地郡守自筹银量,兵源不足,也由各领兵将军自行蓦兵。“司马岳有点头疼,同时他也做不了决定,所以并不是很想讨论这个事情。

“可总是要解决呀,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吧。“

“呵呵,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推行土断便是,但谈何容易啊。“

“土断?何为土断?“

司马岳见褚蒜子来了兴趣,便娓娓向她解释道:

“自皇室东渡后,北人涌入江南,朝廷为了安抚涌入的百姓,就设置了许多侨县,由百姓在侨县登记户口,称为侨籍,拥有侨籍的百姓也称为侨民,侨籍不算正式户籍,不承担国家赋税和徭役,起初也只是朝廷安抚百姓的一个手段,所以只能算是临时措施。而百姓南下之初,以为只是为了避祸,等到朝廷克复中原后,还是想回归故里,但朝廷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没有组织北伐,仅有的一次北伐也以失败告终,百姓没有办法,为了生存,有的去做了佃户,有的自己开垦土地,但更多的只能到处乞讨,就成为流民了。”

“这是不是也是朝廷赋税收不上来的主要原因。”

司马岳笑了笑,继续说道。

“不愧是皇后啊,马上就想到了这一点。江南本是蛮荒之地,本地人口很少,大量的北方难民流入后,虽然人口增加了,但因为是侨籍,所以不用承担赋税,而朝廷又要贡养这么多的官僚机构,自然是捉襟见肘,没有办法,所以就只能向士家大族出让部分权力,换取财政上的支持了。”

“哪朝廷为什么不把侨民纳入本地户籍呢,这样不就即有赋税又有兵源了嘛?”褚蒜子不解的问道。

“其实在苏峻之乱之前,朝廷曾推行过土断之法,所谓土断,就是将当地的侨民按所居住的郡县就地落户,成为当地正式户口,接受当地官衙的管理,但是这样以来,他们就失去了免缴赋税和免服兵役的权力,所以当地侨民反抗比较激烈,而士家大族因为雇佣了很多侨民当佃户,侨民不用纳税,所以也间接享受了免缴赋税的好处,所以土断之法的推行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正因为推行土断阻力很大,所以朝廷才派了一位王爷来当主推人,当时主持推行土断的人,就是彭城王司马雄,但是紧接着苏峻之乱起,彭城王为了自保曾短暂投靠了苏峻,所以丞相庾亮平定叛乱后,便以此为借口将彭城王杀了,彭城王死了后,便再也没有人去推行土断了。

“难道?是因为彭城王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了?”

“刚开始推行土断之法的时候,朝廷强制要求所有侨民必须在当地所在的郡县登记人口,士家大族为了各自的利益,便开始私藏隐匿做为自己佃户的侨民,已成为佃户的侨民不愿意,士家大族更不愿意,所以就开始藏匿人口。彭城王见推行不动,便决定杀鸡敬猴,而正好庾家的庾庆藏匿人口被查了出来,于是彭城王便抓住庾庆,将他下狱治罪,我估计就是这个时候,庾家在朝中做官的庾亮怀恨在心,后来便借苏峻之乱而将彭城王处死了。”

褚蒜子这时又想起了临海公主曾经说过自己在彭城王府做侍女的事情,但有意无意的问了一句:

“难道彭城王就没有后代嘛?”

“那时候朕还小,所以也不是很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