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章 时光(2/3)

虽说性情骄纵些,能入选理王府却也不是不知分寸好歹的,又顾忌梅清的家世略好,虽然心里到底有些不忿她占着正房,面儿情却也过得去。

东厢住着的是苏州五品织造曹国俊家的十六娘,曹敏,刚满十五岁,人如其名,聪慧敏捷,书画都还拿得出手,因上头姐姐们多,养成十分掐尖要强的性子。

好在两人早已知道梅清选秀女不过是走个过场充个数,混日子罢了,且梅清这些日子为着不和原主变化太大,极力韬光养晦,作出不谙世事的模样,倒引得两人都极愿意和梅清往来的。

这一日刚用了早膳,就见曹敏扶着贴身的丫鬟香槐,后头还跟着两个小丫头,其中一个手里捧着一卷画轴,一径走了来,口中只道:“陈妹妹快帮我看看,昨儿我可新得了个好东西。”两人便同去书房观赏。

在书案上展开一看,却原来是一副秋红叶图,乃是时人李雪原所作,这李雪原打小儿学画,最擅山水,少年时既有所成,名声鹊起。现已过而立之年,画风更见成熟稳健。只见这画约六尺见方,青山葱葱,红叶繁茂,层次丰富,山腰上掩映之中只见两位书生并四个小童正拾阶而上,更见全幅画儿气韵生动。

梅清也不禁赞叹了一番,她自己虽说擅画,走的却是宿世人物,**花鸟的路子,并不以山水见长。此时见到此画,但觉秋日气息扑面而来,令人为之一爽,自是不吝夸赞之语。曹敏听着只觉得句句搔到痒处,她花了八十两银子购入此画,本就犹豫之间,又被身边管银钱的媳妇子唠叨了半日,心下肉痛,此时只觉得如三伏天喝了碗冰镇绿豆汤一般,妥帖无比。

二人正说得热闹,门外丫鬟通传道:“刘姑娘来了。”话音儿未落,紫玉早已打起帘子,刘芝兰掩嘴儿笑着进来,只说:“你们看什么好东西,我在院子里都听见敏儿这笑声了。”

因大家又一道将这画儿品评了半日,一时曹敏问道:“兰姐姐做什么时时掩着嘴儿,难不成怕说错了话儿,自己个儿先拦着?”刘芝兰伸手做状要去拧她的嘴,口中却说道:“原也没什么,只是如今秋渐渐深了,这两日只觉得喉咙干干的,虽不至于就着了风寒,多少拿帕子遮一遮,也是不想过给两位妹妹之意。”

梅清闻言心中却是一动,虽说现在自己每日早晚也在房中按习惯习练太极,可室内毕竟受限,多有施展不开之处,若是大家一处在院子里活动可不正好儿,也算过了明路。

因接口道:“说起来难怪姐姐觉得不适,这换季时节最易伤风的,本来我前两日也觉得胸中闷闷的喉咙也是难受,赶紧让梧桐给我炖了个秋梨吃了,又将我师傅之前教的强体二十四段锦练了两回,如今却是无事了。”

这也是梅清聪明之处,她也不知道如今之世的武学流派并名称,因此便杜撰了一个名儿,反正师傅已过世,无从稽考,谁人又去认真不成。

刘芝兰听了瞪圆了眼睛,只问道:“这个二十四段锦是什么东西,难不成是什么特别的料子?”

梅清便笑道:“这个锦却不是用来裁衣的锦缎,乃是用来强身健体的动作,因其优美流畅,便如那织锦一般,故名锦。共有二十四式,所以称之为二十四段锦。”

听着这名儿好听,刘芝兰曹敏两个便撺掇了要她做来看看,正合了梅清的本意,便招手叫梧桐拿了一身儿胡服过来,自回房去换了。这胡服虽称是胡服,却不似正宗胡服一般贴身窄袖,只是上褂下裤多少有些意思而已,袖子和裤腿十分宽敞,只袖口和裤脚收紧。

梅清之前早借着整理衣箱已研究过各色衣裳,自然知道这胡服穿上后行动便给,最是适合打太极之用。

待穿戴好了,曹敏便笑道:“陈妹妹一向文静,看不出穿上这身衣服,竟也显出个小子样儿来。”一时众人笑了一回,且来到院中。众丫鬟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