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本意(2/2)

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样的“隐逸诗”,真是到了超凡脱俗的地步。和“隐逸诗”同时,流行起来的还有山水诗,这也是“隐逸文化”的一个深化表现,林泉,必然会拥抱山川、赞美山川,吟哦之间,形成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山水诗。”

英台说:“刚才不是说过,这和前朝山水不同的是,六朝的山水诗,更多一分超然物外的意境与逍遥自适的心情,诗风更加轻灵飘逸,文笔更加婉约隽永。像左思的那首诗句“未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谢灵运的诗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和“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等等,其意境之美,可和盛唐的山水诗相媲美。钟嵘的《诗品》,对谢诗的评价是:“一章之中,自有玉石”;“奇章秀句,往往警遒”。清代的王夫之在讲到谢的诗时说“‘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当然,六朝的诗作包括山水诗,也有平庸的,也有一味堆砌辞藻而流于浮靡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批评的“鬻声钓世”、“淫丽烦滥”,就是指的这种文风。”

说:“那隐士又有什么类型呢?难不成大家都是有学问了就想做隐士了?”

林子轩笑道:“呵呵,隐士类型分真隐、全隐如晋宋间的宋炳,元代的吴镇等,从不去做官,皇帝下令征召也不去,也不和官方打交道。先官后隐这种一般都是社会太黑暗,官场太**,士人不堪,辞官隐居,如陶渊明,《晋书》、《宋书》、《南史》三史中均称之为“隐逸”。明代的文徵明,只在京城当了一年翰林,便安心隐居至死。半官半隐如王维,开始做官,后来害怕了,但如果辞官隐居又没有薪水,生活没有保障,于是虽做官,却不问政事,实际上过着隐居生活。这类人从名义上不能算做隐士,但却大有隐逸思想。”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