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519 最倒霉的国(2/2)

花重资将基里巴斯打造成第二个夏威夷。

但当那金融巨鳄砸下去几十亿美金之后,他放弃了。

整个基里巴斯除了一些耐盐度超高的植物外,只有椰树能存活。

他们所有陆地土壤的盐化度都很高,打再深的井都出不了淡水,岛民们从早期的收集雨水到学会蒸馏水,再到如今的淡化水,几乎世世代代都在为淡水发愁。

那金融巨鳄通过实践证明后发现,在基里巴斯卖淡水,比搞旅游更赚钱。

项阳摇摇头,叹息道:“我们都觉得全球气候变暖,冰山融化的问题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在基里巴斯,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从2009年至今,基里巴斯就消失了有将近二十个岛屿,平均一年消失一个。联合国更是预测,到2100年,整个基里巴斯都会被海水淹没,他们将会是第一个被淹没的国。”项阳道。

“什,什么?”众人都张大嘴巴,“整座国被海水淹没?”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整个基里巴斯的最高海拔仅仅2米。”项阳道。

基里巴斯的领袖早在十多年前就公开承认他们已经“无路可走”。

在欧盟及美日澳新等国的援助下,基里巴斯花了630万美元买下斐济瓦努来雾岛的22平方公里土地,但基里巴斯大多数人都不愿离开家园,依旧死守在那岌岌可危的海岛上。

为什么不走?

新西兰记者曾经采访过那的岛民,得到的回答是“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都很难适应”,甚至还有“人多细菌多,容易死亡”的说法。

然而实际原因却是,那的岛民几十年来早就习惯了享受各国及各慈善基金组织的援助,养成了不劳而获的心态。

这其实很好理解的,基里巴斯岛上条件虽然不好,但起码的水电配给还是有的,柴米油盐和教育、医疗也都由外界捐赠。

比如澳大利亚每年捐助给基里巴斯1500万澳元、新西兰捐600万澳元、就连我们东边的那个邻居也捐200万。

再算上联合国、世银世卫及亚银的援助款,11万人口的基里巴斯每年收到的援助款都有好几亿澳元。按5亿来算,平均一人一年可分得华夏币2万多元,这都快直接赶上小县城的基本工资了,而且这还不算粮食医药等援助。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