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891 玳瑁聚集地(下)(1/2)

( ) 项阳摇摇头,“玳瑁这种生物现在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早就被列为国家级的保护动物了。”

陈庆生有些不相信地看了看四周,“就是这种遍地都是的家伙,是濒临灭绝的生物?”

“这多吗?一点也不多,你别看这四周好像生存着很多的玳瑁,实际上这片海域,可能就是这种玳瑁最大的聚集地了,你如果把这些玳瑁分散到整个海洋,你说这还算多吗?”项阳问道。

陈庆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嗯,如果这样算的话,那确实是不多。”

项阳继续看向那些玳瑁。

实际上,项阳说这些玳瑁快要濒临灭绝了,一点都没有危言耸听。

首先,玳瑁这种生物的繁衍方式其实及其的困难。

玳瑁的产卵期一般在3-4月,产卵时,雌性在白昼上陆在海岸沙滩挖穴产卵,坑穴直径约20厘米,深约30厘米,一个产卵期内分三次产卵,每次产卵130-200个。

玳瑁的卵是卵球形,白色,壳软有弹性。

玳瑁卵径约3.5厘米,孵化时间长,需要两个多月幼体才能孵化出来。

初孵出的幼龟背甲未完全坚硬,但已有覆瓦状排列,幼龟颈部可自由伸缩,但不能前后左右转动。

这时候的幼龟,实际上是及其危险的。

玳瑁这种生物的种族现状非常不好。

根据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报告的分析表明,由于对玳瑁产卵筑巢的海滩的过度开发,巢生境的退化,幼体和成年的成活率,过去三代的所有主要海域亚种群均大量减少。

在过去主要的玳瑁觅食区里,与海洋渔业有关的偶然死亡以及海洋生境的退化。对全球分布的25个索引位点的亚种群变化进行的分析显示,在过去的三代中,雌性每年孵化的数量下降了84%至87%。

许多种群,特别是一些较大的种群继续减少。

经过人为一些受保护的种群稳定或在增加,但是从三代人的角度来看,该物种的总体下降已超过80%。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玳瑁等海龟物种没有灭绝威胁,因为它们寿命很长,生长缓慢,生殖期长,成熟晚,繁殖率也较高,而且玳瑁种群中年龄层次多,短期内的数量锐减不易被发现。

但实际上,玳瑁的繁殖率虽然高,但是与大多数海龟一样,稚龟的成活率相当低。

很多成年海龟被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杀死,海龟的巢位也被人类和动物侵占。

小型哺乳动物会袭击玳瑁们的巢位,把蛋挖出吃掉。

在美属维尔京群岛上,包括玳瑁、棱皮龟等海龟的巢穴在卵刚产下后,就会被獴袭击。

獛、沙蟹、胡狼甚至家畜也都会袭击玳瑁们的巢穴。

多巴哥岛附近的玳瑁历史上,玳瑁曾于1982年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此状态在之后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4年的几次评价中都被保持,而从1996年起,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玳瑁的保护状态升级为极危。

在玳瑁被评为濒危物种时就有人反对,两份请愿报告声称玳瑁及其他3个物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多个重要的稳定种群,不过iucn根据海龟专家组提交的数据分析驳回了这些请愿。

海龟专家组提供的数据表明玳瑁在过去的三代中种群数量减少量已超过80%,而每年筑巢产卵的成熟雌龟减少了84-87%,且在1996年种群数量并无显著增加。

而且这些数据在测量中无法顾及到漂流在海洋中觅食的幼年海龟,所以得出的数据大大低估了种群的减少量。因此,根据这些数据,iucn将玳瑁定为cra1状态,但并不是cra2,因为iucn认为并没有充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