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二章 旧地重游(1/4)

文怡自打那日亲眼确认过顾柳两家就她与柳东行的婚事交换了庚帖,便暗暗松了口气。[燃^文^书库][].[774][buy].[com]虽然她与柳东行早就换过一回庚帖了,但那是私下行事,终究比不得长辈们公开为之。至于合八字的结果,她并不担心,祖母卢老夫人早就请阴阳先生看过了,是十分匹配的姻缘。

两日后,柳家便送了回信来,两人八字很配,是再好不过的姻缘了。原本接下来就该下小定礼了,但柳家的意思是,再推迟一两个月,等皇子、王世子们的亲事都决定了再说。虽然宫里并未下拣择令,但柳家毕竟是御前近臣,不敢在皇家贵胄之前抢先一步为子侄们定下名门淑媛,担心会引人闲话。

文怡听了这话,便微微皱了眉头。她不过是区区一介孤女,虽然祖父曾被追封为二品资政大夫,但家境早就不比当初了,又是偶然到京城来的,皇子、王世子选亲,万万轮不到她头上。柳东行也不过是个武进士罢了,虽是一部尚书的亲侄,但他的身份注定了他的婚事绝不会妨碍到任何一个宗室贵人,柳家又何必为了这样的理由便推迟定礼呢?怎不见民间的百姓会为此推迟儿女亲事?

不过她又想到,好几户认识的人家,比如阮家、龙家等都是为了这个原因而推迟了儿女亲事,想必是约定俗成的惯例了,她一个年轻女孩儿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让她稍感安心的是,柳家似乎没有故意拖延的意思,柳顾氏后来亲自过府看望母亲兄嫂时,斩钉截铁地保证说,已经请人看过日子了,二月十八日就亲自带人来过小定礼,到时候还要商议柳东宁与文慧的婚事。这是柳姑老爷亲口发了话的。

于老夫人暗暗松了口气,蒋氏松一口气之余,开始烦恼要如何安慰女儿,劝她接受这门婚事。文怡则在想,到时候已经开春了,等亲事定下来,还是早些回平阳去吧。离开祖母这么久,她实在想念得紧。况且,以长房的行事,她实在不愿意从侍郎府出嫁,更希望回平阳,在祖母跟前出阁。

现在李太太送了赵嬷嬷的夫家侄儿赵大一家四口人过来,除了赵大夫妻俩,还有他们的两个儿子景阳、闲阳,一个十九岁,一个十二岁,都是能做事的年纪,瞧着也都是老实的,加上是赵嬷嬷的亲人,从前又是祖母娘家的家生子儿,文怡手里攒着他们的卖身契,觉得他们的忠心是不用担心的。她盘算着有了这么多人侍候,若能再添两三个人手,就算没有侍郎府的人护送,借着罗家运送货物的船,她也能平安返回平阳去。

只是这件事还要跟柳东行商量过,才能做决定。

现在侍郎府的几位长辈不知是为了提防文慧,还是被文怡上一回出走的行动吓怕了,每天几回派人去几位小姐住的院子探看,文怡院子里侍候的人也得了吩咐,要仔细留意九小姐的举动,别让人不长眼冲撞了她,就连她派人送点书信物件给罗四太太或李太太,于老夫人都要蒋氏多添几个人手同行,好显一显侍郎府的排场,省得叫人小看了自家,又或是让李罗两家的人以为他们怠慢文怡。

面对他们的“关心”,文怡只觉得麻烦非常,无奈他们是长辈,又有着堂而皇之的理由,因此她虽心中不悦,却还是耐下心来,等待侍郎府的人日渐松懈,再寻机派人出去送信给柳东行。

文怡拿定了主意,便安心等待着小定的日子到来。平日里除了早晚前去向于老夫人与蒋氏请安,其他大多数时间都留在房间里,或是做针线,或是练字,或是看书,偶尔与姐妹们闲谈,也是跟蒋瑶在一起。

文娴这些日子里不知为何忽然对自己的礼仪起了担心,整天在自己的房间里复习从前在闺学学过的东西。蒋氏头一天就得了信,还劝慰过一两回,后来便再也没出过声了。文娟也被姐姐拉去同练,每日都顶着一张苦哈哈的脸,但文雅却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