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闲言碎语(2/4)


待她告辞离开后,稍晚才离开九房的一位女客九太太胡氏便跟同行的四太太刘氏悄声嘀咕:“平时倒是不觉得,方才近前一看,才发现九丫头长得也挺清秀的,虽比不得六姑娘俊俏,却不比五丫头差呢。”

刘氏神色不动:“九丫头本来就长得不差,如今年纪小,还没长开呢,过几年只怕就盖过五丫头了。六丫头虽然长得好,可惜不够贞淑娴静,到底是高门大户教养出来的,跟咱们这样的书香人家不同。”

胡氏干笑几声,眼珠子一转,笑道:“其实咱们顾家的女孩儿,都比外人强得多,不论容貌如何,至少知书识礼这一点上是叫人挑不出错的,待人接物也极好,光看九丫头那一番气度,就知道咱们顾家的家教好了。不过九丫头到底年纪太小了些,六老太太也是的,先前已经救过人了,族里也挑不了她家的理,她家本没什么人,她又病了,对十五弟妹母子便是少过问几句,大家也都能体谅,何苦天天派个孩子过来?”

刘氏瞥她一眼:“十岁的孩子也能顶用了,六婶也是一片心意,到底是亲眼看着出世的孩子,别说是她老人家,就算是我,也忍不住多来瞧几眼。大难不死呢,日后必有后福,小娃娃白白嫩嫩的,多有福气?难道弟妹看了就不爱?外头那些不三不四的话,听了也脏耳朵,弟妹还是少理会的好。”

胡氏讪讪地道:“嫂子这话说的……我何尝理会过那些闲话?!我也是见小十七长得讨人喜欢,才多心想一想,哪里就嫌了他?!”顿了顿,压低了声音,“六房一向少理会族里的事,这回可是露了脸了,可老太太跟九房向来不见有多亲近,怎的在十五弟妹生产前,就来往多了起来?!孩子出生后,她又见天的送东西上门,也不知道打什么主意呢!嫂子,六房可是绝了户的!九房如今有三个儿子,老太太该不会……是打着小十七的主意吧?”

刘氏肃然道:“休要胡言!六房绝户多年了,当年多少人劝着老太太过继,她都没应,如今怎会平白无故地想起这桩事来?!更何况,族中每年出生的孩子也不是没有,几房嫡支谁不愿意帮六房一把?!老太太谁都没应,又怎会看上偏房庶支的孩子?!弟妹向来没少向六婶娘请安,当知道她的为人,这种话,以后休要再提了!万一传了出去,你叫九房如何自处?!那可是救命大恩呢!”

胡氏讷讷地不敢多说,低头认错,刘氏又教训了她几句,方才甩袖走了。只是刘氏坐着马车走在回家路上,想起妯娌的话,也不由得多想:六房向来是不理族中俗务的,这一回的确是显眼了些,先是六房的仆役发现了遇险的九房主仆,药材担架雨具又大都是六房出的,六房的祖孙俩更是连夜冒雨去九房帮着主持大局。这种种事迹,说是巧合,也未免太巧了些吧?

念头一起,她便再也压不住心头的疑惑,便借着探病,到宣和堂打探来了。

文怡站在祖母病床前,听到四伯母刘氏的疑问,心中暗暗松了口气。那天为了救人,一时没顾上,事后才想起自己留下了许多破绽,幸好祖母为自己想好了圆谎的借口,不然还不知道要怎么混过去呢。

因为早有腹案,她没怎么慌张,看到祖母双眼望过来,她便上前微笑道:“四伯母正问着了呢,其实说来也巧,那日不是七月十四么?城里的大寺庙都有法会,家里也备下了供奉祖先的供桌。本来祖母还预备下一些糕点、时鲜果子、棉布和雨具,打算到庙里施舍的,因为大雨才耽误了。原想着十五日雨停了再去上供也行,没想到那天晚上就用上了呢。几块门板是因为坏了不能用,先拆下来放着,等天放晴了就请人来换新门。至于药材,是备着自家用的。眼下正是秋收的日子,每年秋收,佃户中总有人割着手呀,砸着脚什么的。祖母心慈,想着多备些药材,给佃户们使,也是行善积德呢。说来都是十五婶和十七弟福大命大,那晚因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