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章 惊人传闻(3/4)

叫慧儿不必出门,安心在家练字学针线呢。媳妇原也提过要让慧儿恢复晨昏定醒,但老爷说不用了,让慧儿好生养着,省得早晚天凉,又病倒了……”

于老夫人阴了阴脸,冷哼道:“我就知道,她父亲不发话,她也不会来见我”

蒋氏不敢再说什么,文怡与卢老夫人面面相觑。上回重阳家宴时,虽然于老夫人与文慧之间不复从前亲近,但表面上的情份还是在的,怎的如今冷淡至此?

段氏在一旁笑道:“婆婆不必生气,六丫头多养一养也是好的,不把身子养好,如何出门子?再说,她也该绣嫁妆了,以后大哥大嫂对她太过宠溺,也不强令她做针线,日后到了婆家,可是要叫人笑话的。”

蒋氏脸色更白了,于老夫人却放缓了神色:“这也有理,既如此,就打发个人去跟她说,要仔细做好,不然我可不依”

文怡看得心中生疑:莫非文慧的亲事已经定下了?她本想要开口问的,只是卢老夫人暗暗扯了她一把,她便闭了嘴。过后背了人时,她问祖母为何不问,卢老夫人便道:“你没瞧见你大伯母的神色?重阳时还没影儿呢,这才几日功夫,怎的就定下婚事了?说不定还在斟酌中。你当着众人的面一问,哪怕是心里觉得不好,也不便说什么,倒不如私下去问你大伯母。”

文怡想想也是。长房为自家儿女看中的婚事,仔细说来几乎就没一件是能成的,原本文慧要嫁的东宁,最后也是娶了文娴,再来的文安、文慧、文娟,全都落了空,而要为文雅说的黄参将的侄儿,虽未有准信,却也是十有**不能成。虽然不知道长房给文慧寻了什么人家,但匆匆几日功夫,应该还未说定。既如此,她又何必公开问及?

临离开侍郎府时,文怡寻了个空,找到蒋氏问起这件事。蒋氏眼圈一红,便道:“好孩子,我就知道你心里担心你姐姐呢,断不会对她的事不管不顾的,方才只是不便当着众人的面开口吧?说起来,我都没脸当着众人的面说这件事。这桩婚事说来是你二伯父牵的线,也不知道是听了哪个杀千刀的主意,要劝你大伯父把你六姐姐许给韩王府的世子做填房”

文怡暗暗吃了一惊,回忆了一下前世的记忆,有些不敢置信:“您说的韩王府世子……就是……那一位吗?他都有四十好几了吧?”

蒋氏忍不住落了泪:“没那么老,三十五六了吧,元配死了好几年了,房里姬妾成群,膝下的儿女都有七八个了,虽说都不是嫡出,可这年纪也太大了你大伯父也觉得不妥,还在犹豫着,心里是不情愿的,只是你二伯父一味劝他点头,说是韩王世子一向忠于圣上与太子,韩王府又与东平王府素来不和,若是亲事做成,有王府撑腰,将来便再不必担心会受柳家牵连了。韩王年迈,一向是不管事的,世子又好风雅,因世子妃没了几年,王妃又久病在身,王府里没人打理,不成样子。因此他娶填房才不管什么名声不名声的事,只要是绝色,又能替他打理内务就行了。你二伯父说,你六姐姐名声坏了,哪里还能寻得好亲事?能嫁入王府,将来就是王妃,可比随便寻个人家许过去强一百倍。他认得的一个朋友与韩王相熟,答应去说和,还要你大伯父早些点头,说若是迟了,就叫别家抢去了”

文怡有些哭笑不得。若真是好亲事,韩王世子妃已经死了几年,怎的就没人上门说亲?她还记得前世在京城那些官宦人家女眷那里听来的谣言,这位韩王世子,是个风流好色之人,偏性子又暴躁,一有不快,家中的妻妾便要受他鞭打,听说元配的世子妃就是身怀有孕时被他一脚踢得小产,伤重而死的,而他后娶的世子妃,也是长年病着,京中传言,说是时常挨他的打。文慧若嫁过去,哪里会有好日子过?

于是文怡对蒋氏道:“韩王府的传言,大伯母想来也是知道的,便是真的将六姐姐嫁过去,也未必管用,大伯母还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