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21章 没那么复杂(2/3)

不过,他还年轻,年轻是最好的资本,只要他做的足够好,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将这个即将到来的乱世结束,到那个时候,他愿意什么都不去想,去游历,去看看大汉天下的好山好水。

cond2();

想到这里,高燚信心满怀地说道:“现在我是没有时间,却不代表以后就没有时间,这个天下,还有那么多人吃不起饭,穿不起衣服,住不起房子,连这些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我如何忍心一个人去逍遥快活?所以我立志要锄奸去秽,还这个世间一个朗朗乾坤,创造出一个清平天下,此志时时自勉,不敢稍忘!”

郭嘉听罢,似乎有些触动,然而很快便笑出声来:“原来高兄下好了套在这里等着我了,平心而论,高兄此志,确实感人,只是我要问一句,高兄所谓要收拾乱世,可是天下为何会乱,高兄怎么看?”

高燚一怔,随即说道:“乱世的根源在我看来,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出现了问题,自古以来,每一个政权的延续,莫不是能够适应新问题,而不是用以前的老方式处理问题,譬如治水,鲧用堵塞之法,失败而亡身,其子大禹用疏导之法,至今为人称道,古人尚且知道变通之法,何况我等后辈?某不自量,愿效古人变通改革之法,革除弊政,选用德才兼备之人,辅佐明主中兴社稷!”

郭嘉见高燚说得言辞壮烈,不禁心下释然,然而他却也是个说话一语中的之人,若不能确定高燚的为人,他宁愿老死山林之中,所以不免脸色一凛,倏然再问:“原来高兄想要效仿商鞅、吴起之辈,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个政权从根部就已经烂掉了,改革变法都无法起到作用怎么办?”

“郭奉孝!”荀彧听见郭嘉竟然说话如此不注意分寸,不由收起了刚才的笑脸,微微发怒,厉声喝道。

“文若你不要插嘴,我知道你一心想要辅佐一个有能力的人中兴汉室,可我不一样,这个汉室没有给过我任何好处,反倒是因为它的很多荒唐的政策,我的祖父与父亲都无法施展才会,还因为一些小小的过错遭受牢狱之灾,皇帝昏庸,百官逢迎宦官与外戚,天下百姓都因为朋党之争而饱受苦处…”郭嘉忽然变得激动,冲着荀彧做出一个制止的手势来。

荀彧却是按捺不住:“你的眼光太狭窄了,大汉立朝四百多年,威震海内外,四宾臣服,何其壮哉!”

“那是以前,现在呢?”郭嘉反问荀彧,“天子不理政事,十常侍鱼肉百姓,残害忠良,长达二十多年,请问文若兄,那些心系朝廷社稷的清流名士在做什么?研究经学,玄学,坐而论道,不问民生疾苦,倒也有一些好官,为百姓做了些好事,但是也仅仅是做了一些好事而已,他们一走,为什么他们已经铲除的恶势力又复苏了呢?我已经说了,你所希望振兴的汉室,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它早已经名存实亡了,不要怪我说话难听,即使是光武帝,也不是汉高祖的正统后裔了吧,二百年前,大汉已经倒下了,现在的大汉只是另一个又将走向末路的政权而已!”

郭嘉口若悬河地说了一大通,倒把高燚给震住了,他只以为郭嘉是一个军事天分很高的谋士,却没有想到郭嘉的思想也会这么超前,一眼就看穿了这么深刻的问题,这些事情,就连高燚自己都没有思考过但细细一想,还真的是这个道理。

cond3();

荀彧尽量让自己第语气平缓:“我今天把你带来这里,不是吵架的,这样吵下去,永远不会有结果,你愿意坚持认为你是对的,但不要觉得别人坚持的就是错的!”

说罢荀彧对高燚道:“使君不要被奉孝的话给左右,他不过是对于有些事情愤世嫉俗罢了!”

高燚笑道:“愤世嫉俗好,谁让我们恰好是一个愤世嫉俗??年纪,又生在了一个愤世嫉俗的年代呢?我与文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