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四六章 伊丽莎白(2/4)

,导演仙蒂在手下的女仆们宣布一一就位之后,宣布:“第一场,艾克申。”

一声令下,两个女仆摄像师开始匀速转动着摄像机,伊丽莎白一动不动的站在大型铜镜面前,任由两个女仆帮助她解开繁琐的宫装。直至伊丽莎白换上睡衣,仙蒂才喊了一声:“卡。”

整段戏不到两分钟,但也体现了几十人合作的成果。如果加上幕后人员以及道具,那就是几百人合作的成果。

汉普顿宫就有改造过的放映厅,拍摄完的这一段戏,很快拿到放映厅内,进行放映,以检测拍摄效果。

伊丽莎白的脸竟然特别上镜,这一点是大部分人之前没能想到的。看来安迪的眼光还不错,这样的主人公就算演技差一些也没什么,毕竟大型历史剧,主要靠字幕进行剧情讲解。

而且大型历史剧不是大型战争戏,是没有庞大的海战画面的。就算导演制片的安迪夫妇有钱,也不会去建造几百艘大中型风帆战舰去拍摄电影的。

在第一次试戏之后,剧组导演仙蒂就确定了伊丽莎白第一主演的身份,这一次大型历史剧不全是由宫廷的女性们主演,男性角色都是由身份接近的英国大臣们友情客串。

例如英西大海战中的德雷克将军,就是由海军大臣约克公爵饰演——英国皇家海军想要饰演德雷克将军这个角色的比较多,但是,谁让约克公爵是海军第一大臣呢。理所当然的抢到了这个最重要的男性角色之一。

其中,塞缪尔.佩皮斯饰演当年伊丽莎白一世的宫廷大臣兼情人之一,也有一半是本色出演了。

英国陆军理所当然的还是打酱油状态。我们英国陆军就是英国皇家买茶叶送的赠品。

在《伊丽莎白一世》拍摄期间,英国国内城市中大量的电影放映厅被建设起来。

甚至有人购买了电影拷贝和播放设备,到英格兰的各地乡村有偿的播放电影,在那些天一黑就造孩子的英格兰农村地区很是引起了重大的轰动。

安迪听说后,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大不列颠帝国电影下乡活动。

在英格兰的电影市场饱和之前,就有人带着买来的电影拷贝和播放设备远渡重洋,给北美殖民地、埃及、印度、赛里斯首都等大英帝国殖民地的人带去了电影艺术——当然,这些人本身是为了赚钱才去建设当地的电影院的。

至于一海之隔的欧洲,更是和英国各地几乎同步的接受了电影艺术的洗礼。

这些来自英国伦敦的电影放映人不仅仅带去了电影拷贝,就连空白胶片和摄影机也带去了——当然,价格是伦敦这里出厂价的几倍就是了。

在欧洲,阿姆斯特丹、里斯本、马德里、威尼斯、巴黎、斯德哥尔摩等城市,不缺少有钱人或者有钱的组织。

在这个只有静止的油画画像的时代,能够把自己以及全家人的全身影像以活动的方式记录下来,是一个非常新的创意。

而且影像记录全家福还是一个只有有钱人才能玩的活动。

逼格似乎又更高了一些。毕竟贵族和有钱人,就是想要和普通人有所区别。

安迪也没想到,在欧洲,摄像机和胶片这东西一出现,就被贵族和有钱人当做拍摄全家福的道具来玩。

因为室内有时候光线比较差,欧洲更多的全家福录像都是在庭院中进行的。也有记录一家人在庭院野炊或者下午茶的录像。总之,就是各种玩。

被伦敦商人们带去欧洲的赛璐璐胶片是贵,但是,那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拍摄十分钟电影的赛璐璐胶片,出厂价是五十英镑。相当于一分钟五英镑,一分钟的赛璐璐胶片卖到欧洲,价格起码十五英镑到二十英镑不等。

也就是说在欧洲拍摄一分钟胶片的成本,都快到半个英国中产阶级的年薪了。哪怕对于中产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