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69、大危机(2/3)

“没什么,你不会懂的。”

他不可能忘记,那个时候他从沈家手中拿回翡翠项链第二次给林若初戴上的时候,林若初曾经说过,这辈子,除非她死,否则没有人再可以把这个项链摘下来。

可是他现在分明看到很清楚,挂在林若初胸前的,即是一个红火色的宝石,此外,她的耳环,发饰,没有一件是他所赠送的饰物。

林若初的一定知道,今天这个场合,他会在这里出现,可是她却没有戴一件他所送的饰物,这是要彻底的与他划清界线吗?

她在找他吗?

她会看到他吗?

可是林若初面前的轻纱笼盖了一切,让他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感受不到。

在太子宣布之后,方孝孺和吴沉的辩论立刻开始了,可是张十七一句都听不进去,他一直在盯着林若初的脸,希望她能在人群之中找寻自己,只可惜,他分明感觉得到,林若初的脸从来都没有向他这边停留片刻,片刻都没有。

她与他的距离,就如同现在这个辩论场一样,已经遥远的不在同一片天地,再也无法相连了。

方孝孺和吴沉一直相互辩论了一个多时辰,很显然,他们各持观点,谁也没有说服谁,但是正如盛云遥所说的,有一点,他们两个人都反复强调,大明朱氏是天选之子,所以,天下士子,要忠于朱氏,忠于大明,永不背叛。

太子总结道:“好,吴老先生和方先生一番言论,深切我大明朝种种时弊,让本宫大为受益,待本宫将这些言论整理之后,必奏与皇上,在我大明今后的施政中加以改进。”

方孝孺和吴沉连忙跪谢道:“多谢殿下赏识,臣等万死不辞!”

太子又道:“今日在这国子监中,来了大批的青年才俊,听完吴老先生和方先生的言论,想必会有不少的感触,同时,我也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有你的治国方略,不妨大胆直言。”

他略略顿了顿,又道:“只是今日才俊众多,本营觉得想谏言的人必定很多,如果大家争先恐后,只怕会乱了秩序,不如由本宫指定,各位依次发言。”

一众台下的人都道:“遵殿下旨意。”

太子问道:“徐景永可在?”

徐景永连忙站了起来:“回殿下,微臣在!”

太子微笑道:“徐景永,你素来有天才之称,朝野皆知,今日便由你在一众青年才俊中抛砖引玉,先行发言,你意下如何?”

徐景永连忙躬身道:“遵旨!”

他站直身体,却没有急着发言,而是问道:“殿下,微臣有一事要向殿下请旨。”

太子点头道:“但说无妨!”

徐景永道:“微臣生怕所说之言太过惊世骇俗,故先向殿下请旨免臣大不敬之罪。”

太子哈哈大笑:“徐卿,你可真够小心的,好,本宫在此宣布,今日之会,诸位才俊只管畅所欲言,即使是大逆不道之言,本宫也一律不究,不论何人均不得以今日会上之言问罪任何一位才俊。”

徐景永长身下拜道:“多谢太子殿下,微臣听二位先生引经据典,征古通今,确实精彩绝伦,令微臣深感折服。

但是二位先生所争辩的大多在伦理、朝制、秩序、律法,这些虽是一国一朝之基石,但对我大明而言,伦理、朝制、秩序、礼法纵然有所偏差,只需皇上施政之时,左右调整尺度,掌握宽严,则一切可迎刃而解。

所以,臣以为,大明朝确实有大危机,但危机并不在此。”

他这些话一说,底下立刻有人窃窃私语:“什么大危机啊?分明是危言耸听,想引人注意。”

“是啊是啊,我大明自立国以来,严禁宦官专权、后宫干政,外戚勾连,皇上的英明直追尧舜禹汤,官员之清廉更是前所未有,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