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82章 棱堡,你要顶住啊!(2/3)

>

孟林数了数,光是在夹河堡东堡当面的,就有三十二个炮位!

如果一个炮位安放一门大炮,那三十二个炮位上就有三十二门大炮!

如果围攻夹河堡西堡的金贼也有那么多大炮,那金贼就动用了六十四门大炮轰击夹河堡了!

虽然夹河堡的宋军拥有七十二门大炮,数量看着比较多,但是这七十二门火炮中有二十四门是用处不大的火锅炮。真正能在守城战中派上大用的,就是四十八门长筒炮......数量其实也不少,但是这四十八门大炮被分散在各个炮位上,不可能集中起来运用。

一个三角堡上摆放4门大炮已经很拥挤了,再多就摆不开了。而核心堡的城墙因为被三棱台堡遮挡了,所以只能放点曲射的火锅炮。

而金兵的三十二门大炮甚至可以集中起来轰击一个三棱台堡——事实上,完颜斜保正打算这么干!

他现在就站在一处于羊河东岸,用装满粮食的草袋堆起来的高台上。高台位于夹河堡足以千步之遥,夹河堡上的大炮应该是很难打着这处高台的。

“大王,河东筒子队刚刚来报,三十二门十斤大筒子全都就位了,火药队正在配制火药!”

向完颜斜保报告的是他的副手完颜活女,完颜活女因为其父娄室死于宋军的火炮,所以立志“习锅”,成为了大金锅军的创始人。后来又习了筒子和梢炮,成了精通锅术、筒术、炮术的火器专家。

除了梢炮的战法是完颜斜保从西唐那里抄来的,金军的锅军、筒子军的战法战术,全都是他带着人,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当然了,期间也借鉴了宋军的一些方法。

譬如用沙袋堆出“火锅掩体”和“筒子掩体”,以及在阵前“炒制火药”,还有用丝绸口袋装药等等,都是从宋军那里抄来的——赵楷刚开始用火锅炮和炸壶对付西贼的时候,并没有配制颗粒状黑火药,而是在阵前“炒药”,这种方法让西贼看见了,后来就传到了金人这里。

所以金人的“锅、筒、炮”三军,现在也有看着跟伙夫差不多的“炒药队”跟随......这会儿“炒药队”已经进场了,就在筒子阵地后面,“馄饨挑子”一样的“火药挑子”摆好了,黄铜的“小锅”架起来,再用小称称了火硝、碳粉、硫磺粉,一样样往“小锅”里倒,然后用小木铲翻动小锅里的火硝、碳粉、硫磺粉,直到它们完全混合。

虽然金贼的“炒药兵”现在还不知道颗粒火药是怎么制作的,但他们已经大致上摸索出了比较好用的火药配方,所以火药的威力还是过得去的。

火药混合完毕之后,“炒药兵”会把锅里的火药打包装进丝绸口袋,交给边上的副兵,让副兵送去给前方的“筒子兵”使用......

当火药包和石头丸子(金兵的大筒子不怎么用铁弹和铅弹,而是喜欢使用方便打磨的石弹)被塞入筒口,又用捅杆压紧之后。金国筒子兵的“筒子头”(炮长)就会亲自瞄准一下,然后就举起一面小红旗。

当三十二面小旗全都举起后,说明三十二根大筒子就可以进行齐射了——齐射,但不会集中观瞄。

因为“筒子们”的铸造比较马虎,没有标准化的追求,高矮胖瘦都不一样(后来的骆驼筒子已经开始追求标准化了),口径、弹重也不一样(10斤只是大约10斤),自然没办办法统一观瞄了。

不过完颜斜保之前已经下了命令,羊河两岸的筒子兵,都要选择一座三棱台堡作为他们集中轰击的目标!

“放筒子!”

完颜斜保大喝了一声,“先打他十筒,给孤王轰塌了正前方中间的那个三角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