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04章 如何平江南养士而已!(2/3)

王了,还要这个安稳干什么?

虞允文接着又道:“可是吴国王因为天下武人多追随官家,所以极其不信任武人,到了东南之后,就行罢黜武人,独用儒士之法。儒士一旦被独用,也就没了掣肘,也没法儿把兵事之责往外推了......所以无用之儒,反而不得用。文武兼备之儒,则得以大用。官家可不能小觑了东南儒臣啊!”

陈东也在旁提醒道:“官家,自古以来的名将,选出来的少,用出来的多......东南儒臣能够通过科举腾达,说明他们不是愚笨之人,若束之高阁,不用其智,久而久之,自然变成了无用的腐儒。若委以大任重责,多加历练,再去芜存菁,加以时日,当然会用出一批名臣良将。所以如今东南之军并不孱弱,尤其是东南水军,实在是冠绝天下啊!”

虞允文是深知南宋虚实的,而陈东则是深知宣和之难前宋朝弊端的。南宋现在是真的在用文士,和之前假装信任文官是不一样的。

而且带兵打仗这事儿,说穿了就是个“经验主义”的工作,干多了自然就行了......如果实在不行,换人就是了。赵桓那边的武进士一次录取好几百,完全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淘汰一批人。

赵楷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那朕应该如何收拢东南士大夫为己用呢?”

陈东看了一眼虞允文,虞允文笑而不言,显然是把献策的功劳让给他了。

于是陈东就道:“官家,臣以为收东南人心之法,就在于办好科举!”

“办好科举?”赵楷一愣,“陈学士以为如今的科举办得不好吗?”

陈东笑道:“乱世用才,太平养士......如今天下太平在即,朝廷的科举也应该从用才向养士转变了。”

赵楷看着陈东问:“养士......把士给养废了?”

“官家圣明!”陈东道,“此乃太祖皇帝平天下之法!”

赵楷叹了口气,道:“本朝平天下之法何止把士养废,连兵都养废了!”

陈东点点头:“如此天下才能无事,生民才能休养,国家才能久安。所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就是这样吗?臣愿陛下养士、养兵五十年!”

“五十年......”赵楷低声道,“拥有四海之汗!”

现在已经是大宋洪武七年末了,算成西历就是1134年,距离成吉思汗出生只有二十几年了,五十年后正是成吉思汗最拙壮的时候啊!

“官家,您说什么汗?”陈东没听明白赵楷的话,于是又问了一句。

“没什么。”赵楷笑道,“陈学士,你的进言朕记下了......朕还要好好的考虑一番,你们先退下吧!”

陈东、胡铨、虞允文、萧不言闻言,便向赵楷行了揖拜之礼,然后就一起离开了瑶池宫苑中的瑶池殿。

看见四人出了殿门,赵楷才叹了口气,低声道:“十二哥,你觉得他们的进言如何?”

然后就看见一个二十多岁,头戴乌帽,身穿戎服的青年,从一扇屏风后面转了出来。

这青年正是赵楷的十二弟,莘王赵植。

赵植是从江陵而来的,之前他曾出任荆湖路安抚使,出镇江陵。在北方战事告一段落后,赵楷就命其北上,昨日刚到北京。

今日赵植入宫比陈东、胡铨、虞允文、萧不言等人早了一步,刚才一直躲在屏风后面偷听,知道那四人想干什么,于是苦笑道:“皇兄,臣弟以为能不用兵火平定东南总是好的......东南诸王要笼络,东南士大夫也应该笼络。至于平定之后是养是用,那还不是皇兄一句话的事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