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7章双簧(2/3)

们自己没有心情巡查运河。连他们的心腹,都忙着在京城发力,顾不上看那一眼。

而原本应该负责维护运河秩序的那些漕兵,早已被四海和丐帮的大笔银钱收买,不但没人施绊子,反而有不少漕兵透出想要一起南下的心思。

至于最应该发现事态变化的锦衣卫,那就是孙铮花钱养的,怎么可能坏小爷的事。当然,更关键一条,是牟斌和朱厚照都知道这事。就算锦衣卫有人上报,那两个也只会找个由头,把这么负责的手下高升另用。

直到整个河工转移工程将要结束,才有几个县令得到不少当地豪门通知,说自己治下有许多百姓出走流失。但这种事,本来就是父母官的政治污点,他捂盖子都来不及,又怎么可能积极上报。结果自然是大事拖小,小事拖了。

结果就是,运河上下,数十座衙门,数万兵丁眼线,却硬是一点消息都没传出去。

数十万河工,加上他们的家属、亲戚,近百万人口。就这么消失了!

等到漕运勋贵们得到消息,醋都酿酸了。

勋贵们世袭把持漕运,百多年下来,他们早已形成牢不可破的利益同盟,从上到下,自有一套规矩。其中,最底层的河工,都只是他们嫌钱的工具,根本不被当人看。

以前他们总以为,河工这种泥腿子,穷哈哈,只要给几两米,发几文钱,就能抢破头。可是突然之间,所有河工一起消失,这就未免太过耸人听闻。

勋贵们得到消息,根本无法相信。也顾不上庆祝刚刚成功阻击开海之议的喜悦,连忙出京沿河巡视。

结果尴尬的情况出现了,每一处码头、衙门,都有空置漕船,却根本找不到撑船的河工!

没办法,只能骑马沿岸一路查探。

越看越是害怕,那些原本居住着河工的棚户区,早已人走茶凉,只留下空荡荡的破棚子挺立在秋风中摇曳,不时会蹿出几只小动物,明显不是走了一天两天!

几千里跑下来,不光黄花菜凉了,天气也转凉了。却都赶不上漕运勋贵们那颗哇凉哇凉的心!

有几个脾气大的勋贵,把责任推到漕兵身上,寻个由头将漕兵们的队率、把总之流训斥一通,有的甚至用军法惩处。

这一打不要紧,憋了一肚子窝囊气的漕兵,一直向往南海的美好生活,被那些昔日故旧的新形象刺激的快要发狂,正好借这机会,炸营哗变。

漕兵们同时发动,一家伙把十六家勋贵、漕运衙门、河道衙门等官吏、家属,沿运河上下所有曾经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一起拘入军营,喊打喊杀。

这些怂逼平时仗着身份耍横耍惯了,哪里见过这阵势?大多被吓尿到不能自理,赶紧托心腹出去拉关系,说软话,许下各种不靠谱的愿……

折腾两三天,外面看守的士兵突然扔掉刀枪,扭头走掉了!

一帮人战战兢兢出来察看,好嘛,这回漕兵也没了!

能够同时调动数千里运河上下,所有行动同进同退,连撤离工作都做的有条不紊,除了南海那位通神的国师,这世上还有谁能做的到?

数千里运河上下,五万余漕兵,加上家属、亲戚,又是二十万人口入帐。

这次来投的,除了这些漕兵,甚至还有许多原本在沿河各衙门执事的衙役、吏员。

等到十月底,整个运河上下,沿河十余里,几乎被彻底抛弃。原本处处鸡鸣,人烟密集的沿河聚集区,沦为一片片鬼域。

这还不算,冬月初五,锦衣卫衙门上报,由于勋贵和漕运衙门、运河署理衙门沆瀣一气,欺上瞒下,竟然逼迫运河上下百万河工集体出逃。而在河工出逃之后,他们不但没有积极补救,反而将过错推在漕兵身上,导致数万漕兵哗变……

十六家漕运勋贵、十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