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96章 文官们都喜欢朱由检(2/3)

院开办商贸学校开办武学,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才。有了银子便可以改编军队,现在是取缔京营成立京师禁卫营,再往后还要按照禁卫军模式彻底整编九边之军。等到整顿好九边之后,便到了彻底变革的时候!

所以朱由检便把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取缔京营成立京师禁卫上,朝堂上的事情他不愿去理会。

而对朱由检的行为,除了几个御史象征性的上了几封奏疏劝谏皇帝不要不务正业以外,大部分文官竟然非常开心。年轻的皇帝不对朝政国事指手画脚,所有政务便可以由着文官们心思来,这才是文官们喜欢的皇帝。皇帝,只需要坐在宫中垂拱而治即可,朝政自有大臣们处置。

害怕皇帝的精力重新回到朝堂,对皇帝现在的行为,大部分文官都选择了支持。主要是直到现在,朱由检还在进行着第一步,并未暴露取缔京营的打算,而只是招募京营勇士入禁卫军。

既然皇帝喜欢练兵,而且练出的禁卫军确实立下大功,那便支持吧,毕竟军队越强大,才能对外抵御鞑虏、对内平定乱民,才能保护大明。保护大明,也就是保护自己的利益,对此朝堂官员还是能分清楚利弊的。至于勋贵们会因为此事利益受损,关我何事?

至于勋贵们,自然是不满意的。

自从在京营招募敢战勇士成立京营禁卫军的决定做出,每天都有大量的京营士兵前去报名。毕竟禁卫军优厚的薪饷待遇和强大的战绩,都让人心向往之。京营虽烂,却也不是没有勇士。在以往这些勇士或者被打压默默无闻,或者选择投靠勋贵成为家丁,而现在,这些勇士有了另外一条出路,便是加入禁卫军。

京师禁卫军的招录方法很明确,只要通过考核都可以加入。普通京营士兵踊跃加入,为的是优厚的待遇,而勋贵们赫然发现,他们在京营的很多心腹竟然也要加入禁卫军,哪怕降职去当普通士兵。这不是不能理解,给勋贵们当家丁,虽然过的好于普通士兵,但一辈子都是奴仆,而加入禁卫军便有机会立功,有机会出人头地成为将军。

而这样一来,京营中有战力有志气的士兵都加入了禁卫军,剩下便只有老弱病残,还有不愿放弃世袭官职的军官,以及兵册上不存在的空额名单。这样的京营,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勋贵们也不是傻子,很多人都知道,距离取缔京营恐怕已经为时不远了,皇帝在西苑禁卫的基础上成立京师禁卫军的目的不就是用以取缔京营吗?

勋贵们在京营有着很大利益,他们的子侄都在京营任职,而这些利益很快就会彻底消失。而京师禁卫,他们却根本插不进去手,没了京营,每年要损失多少收入?这让勋贵们如何能够满意?

可再不满也没有办法,有刺驾案在前,现在已经无人敢去违拗皇帝!

心思灵活的勋贵,选择让家中子侄去考核加入禁卫军,哪怕从普通士兵做起也在所不辞,这样的话将来还有起来的机会。然而大部分养尊处优的勋贵子弟,根本通不过考核,即便能通过考核,也经受不住严格的训练枯燥的军旅生活,旧勋贵的没落已经不可逆转。

不过有世袭的爵位,有历年积攒下来的家产田地在,日子还能过下去,做个富家翁还是没有问题,大部分勋贵都已经选择了躺平。

勋贵们可以选择躺平,可有些人却不行,譬如京营中的世袭军官。

这些军官靠着祖宗的萌荫,一进入军中便是军官,驱使手下军户,霸占军田,吃空饷。而若是京营解散,他们虽然有世袭官职在身,却没了对应的职位,自然没了吃空饷喝兵血的门路。没了京营的位置,便养不起家丁,连原本的家产都未必能够保得住。

所以说,对这些世袭军官来说,只有京营存在下去,他们才能继续过好日子,他们是最不希望看到京营有任何变化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