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06章 末世之相(3/4)

“哦?”朱由检神色严肃起来,“爱卿可以细说之。”

孙传庭道:“臣去岁冬天去的南京上任,并未带大队人马,而是把仪仗留在身后,轻车简从微服前往。自京师一路向南,所见哀鸿遍野,流民遍地。本以为到了南京会好很多,毕竟江南之地,物宝天华,繁华原胜北方。然而到了南京之后才发现,情形和北方没什么不同。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南方情形和北方没有不同,而且更甚。臣到南京半年有余,调阅文薄暗中查访后发现,应天府之土地兼并远甚于北方,九成的田地都被勋贵士绅兼并,属于自耕农缴纳朝廷税赋的的田地不足一成。

南京城中,士子风流,秦淮河上,歌舞升平,士绅们只知道结社清谈,官员只知贪污捞钱,勋贵武将只知贪污军饷,南京卫军战力孱弱,连流民军都不如。整个南京城看似歌舞升平繁华气象,但却透露出一副腐朽气息,在臣看来,宛如前宋亡国前之汴梁城。”

孙传庭把南京城一顿鞭笞,竟然比作了亡国前的汴梁城,让朱由检很是震惊。震惊这厮竟然如此胆大敢说。

“爱卿说的如此严重,南方土地兼并比北方厉害的多,可为何北方遍地流民,南方却没有这么多?”朱由检质疑道。

“臣一开始也不明白,后来渐渐才清楚了。盖因为南北经济不甚相同。

北方百姓严重依赖于土地,因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百姓失去土地成为佃农,承担着沉重的租赋,一旦遇到天灾便难以为继不得不成为流民。

南方田产高于北方,百姓活下去容易,而南方却有大量的工坊,工商之繁茂远超北方。即便失去田地,也可以在工坊做工赚钱养家糊口,所以流民较少。

但是南方之百姓,仍然遭受地主雇主之盘剥,日子过的大都苦不堪言,勉强不死而已,实际比北方百姓好不了多少。”

好吗,去了一样南京,这孙传庭竟成了愤青,让朱由检意外的同时也感到欣慰。只有多一些这样忧国忧民之官员,大明才有指望。

“以爱卿看来,应该如何是好?”朱由检问道。

孙传庭默然片刻,缓缓摇头:“臣也不知,但在臣看来,想改变极其艰难,即便商鞅重生,也未必能行,所以.”

所以他才说有了末世之相。

孙传庭是代州人,生于北方长于北方,还冲来没到南方过。最近这些年,北方气候越来越冷,干旱、蝗虫,连年灾难,以至于流民四起。在孙传庭看来,这些都是天灾没有办法,但大明富有四海,还有气候好非常富裕的南方,有南方的钱粮支撑,定然能撑过这段困难。特别是去岁重重削弱建奴实力以后,孙传庭对大明的未来满含希望。

然而到了南京以后,他才骇然发现,南京乃至整个南方的情形,竟然比北方好不了多少,官制军制竟然更加的烂。他是兵部尚书,拿军队来说,北方的军队好歹还能打仗,而南京的军队,别说打仗,便是一群叫花子都能击败他们。

天下百姓嗷嗷待哺,南京城的那些士大夫却只知道空谈,南京的勋贵不思报国,只知道兼并田地侵吞军饷。南京吏治败坏,比北京比北方严重的多,在孙传庭看来,几乎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所以他才说出末世之相这样的话,实指望皇帝知道南京情形后能励精图治,设法改变这一切。但是要问怎么改,孙传庭自己也没有好办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