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18章 抄家?不,有比抄家更赚钱的生意。(2/4)

决高利贷无效,举告贫民不需要还任何钱给借贷者,然后判罚借贷者二倍借银。

判决传出,立刻引得全城大哗,无数借贷者纷纷跑到顺天府和大兴宛平二县衙门,举告有人放高利贷。

于此同时,判决结果也在皇家百姓报上刊载,卖遍顺天府所属五州二十二县。听闻朝廷来真的,真的为借贷百姓做主,各县百姓也闻风而动,纷纷跑到县衙举告。

地方州县毕竟是文官们保持,为了防止地方官向着士绅大户,朱由检派出了大量锦衣卫,深入到了五州二十二县,监督着地方官们审案。

一时间,士绅富户地主们哀嚎一片,很多士绅富户见机不妙,连忙找到借贷银子的百姓,主动取消高利贷,免去历年的债务,方才躲过了惩罚。

然而他们却失去了赚大钱兼并田地的机会。很多士绅富户,特别是北方的士绅富户,家中积攒大量的银钱粮食,却没有投资的机会,若是不能放贷,那他们的银子就只能埋在地下,无法钱生钱。

正当士绅富户心中生出怨气的时候,突然又从朝中传来了消息,皇家百姓报出面,以五十万两银子为股本,宣布成立大明百姓银行,面向整个顺天府吸收存银,给与年息五厘。

消息传出,北京城内外,士绅富户们一片哗然,终于明白了皇帝打击高利贷的意图,这是要为成立钱庄吸纳存银啊。

什么百姓银行,在士绅富户们看来,就是钱庄钱号,在明末,是有钱庄存在的,多是山西和徽州商人经营,靠着异地存取收取手续费赚银子。

不过在钱庄票号存银需要缴纳手续费,还从未听说会有利息,一时间,很多富户士绅们很是心动。反正再也没法放高利贷,银子埋在家中地下也是埋着,倒是不如存在这百姓银行,也好赚些利息。

可是想想百姓银行的背景,很多人又犹豫了。这百姓银行是皇家百姓报出头所办,而皇家百姓报是皇帝的喉舌,所以这银行一看就是皇帝所办,为的仍然是敛财。

经历了高利贷之事,顺天府绝大部分士绅富户,对皇帝生出怨恨,自然不愿把银子存在皇帝开的钱庄。相比一些利息,他们更害怕银子被贪财的皇帝给坑了。

对这种情况,朱由检早有预料,也有相应的办法。

朱由检手中掌握着三万京师禁卫,北京城中还有锦衣卫外围内围人员达三四万人之多。

朱由检宣布,从此以后,京师禁卫和锦衣卫们的饷银皆存入百姓银行,由百姓银行负责发放。发饷日子,禁卫士兵和锦衣卫们凭着腰牌证件,可以自己去百姓银行支取,也可以把饷银继续存在银行赚取利息。

若是说最忠于朱由检的,当属禁卫军和锦衣卫莫属,对饷银在百姓银行支取,禁卫士兵自然没有意见,为了表示对皇帝的支持,很多禁卫官兵甚至把身上的银两主动存在百姓银行。

而对锦衣卫来说,其实也一样。锦衣卫军官为了表示忠心,自然要支持百姓银行,普通的锦衣卫也许不信任这个百姓银行,但没有话语权。

然后便是北京税务司,赵率教代表税务司宣布,从今以后,税务司征收税银都存在百姓银行,而且鼓励商户们把银子存在银行,通过银行进行税银结算。

只需要把银子存入银行,便可以用来冲抵税银,这过程方便不说还会少很多损耗,毕竟银子的成色还有银子交易时的剪切都会有一定损耗的,故很多商家也愿意进行这样的尝试,便试着把少量银两存进银行。

而银行最大宗的存银则来自京中勋贵。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京中勋贵们。

其中英国公张之极一下子便往银行存了五十万两银子,国丈嘉定伯周奎也存了二十万两之多。

张之极因为儿子张世泽的原因,已经是皇帝的铁杆支持者,这个时候自然要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