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23章 陛下请听臣一言!(2/4)

生的第二名。其算术得了八十分,律法得了一百分,策略得了九十分,却比陈子龙还要高。这更是让陈子龙很不理解,考过后他和阎应元对过答案,认为阎应元的策论论水准远远不如自己,如何成绩竟然比自己还高?

不过陈子龙也是阔达之人,很快便把这点事情抛之脑后。

考中者留下来继续呆在营地中,没被录取者则不准留在营地。许都考了一百三十分,超了分数线五分,而辛永丰却没被录取,神色黯然的向陈子龙告别。

“以后应该还会有机会。”陈子龙安慰道。

辛永丰却眼前一亮:“真的吗?”

“哪位是陈子龙、阎应元?”突有一个太监过来,尖声问道。

“我等便是。”陈子龙和阎应元连忙站了出来。

“陛下召见,且随咱家进城吧。”太监淡淡的道

朱由检的临时行宫在镇江城中,原本是一处商人的园林,皇帝征用,该商人自然屁颠颠的给腾了出来。

行宫书房,阎应元、陈子龙被带了进来。

“平身吧。”朱由检对磕头的二人道。

“陈子龙,你的试卷朕看了,算术和律法皆是满分,策论写的也是文采飞扬堪称,便是放在会试中也能高中,但你知道为何只得八十五分吗?”朱由检先对陈子龙道。

“请陛下指教。”陈子龙肃然道。既然在会试中都能高中,却只给了八十五分,连身旁文笔稚嫩的阎应元都不如,说到底陈子龙是不服气的。

“因为你的文章有些言之无物,太过空洞。譬如你说土地兼并严重,可兼并到底多么严重却根本没说。朕问你,江南之田地具体情形到底为何,多少是官田,多少田地在士绅手中,多少田地属于自耕农?其他府县你不清楚,松江府或者华亭县你应该知道吧?”朱由检道。

“臣不知”陈子龙愣了片刻,回道。他只知道土地兼并严重,但具体有多少田地在士绅手中,多少在百姓手中,又哪里清楚?

“这点阎应元做的就比你好,他在文章中清楚的写出了江阴县的田地情况。江阴县的田地五成是官田,其他的田地绝大部分在士绅手中,自耕农的田地微乎其微,只有一些有秀才功名者才有少许田地。一叶而知秋,江阴县如此,江南其他府县情形应该也差不多。”朱由检道。

“兼并竟然如此严重吗?”陈子龙睁目结舌道。虽然他知道江南土地兼并之严重,却万万没想到会如此严重,严重到几乎没了自耕农!

“至于江南人口问题,你提了隐户众多,但到底有多少隐户却根本没有说清楚。当然阎应元也没说清楚。”朱由检道。

大明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个谜,洪武年间便有五千九百多万人口,到天启六年,在册的人口总数只有五千一百多万。两百多年的和平,并无多少战事,人口竟然是负的增长!要知道除了最近这几十年越来越冷,前二百年一直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口竟然不增反降,真是咄咄怪事!

实在是有太多的隐户,多隐匿托庇于士绅之家,大都是士绅家的家奴,但却没有在官府造册,因为造册还需要向官府交钱。没有户籍,自然不用缴纳任何税赋。当然这些隐户也没有政治权力,比如科举做官,只能祖祖辈辈为奴。在官府没有户籍,便没有人身权力,便是遭到欺压甚至被主家打死,官府也不会过问。

身为皇帝,连自己的国家有多少人都不知道,朱由检自然不会甘心。所以必须解决隐户问题,把这些奴隶从士绅家解救出来。

“再说税赋,你只是说了江南税赋过重,说苏州一府赋税竟然占大明赋税的十分之一,还建议朕免除历年拖欠的田税,却既说不清江南赋税来源,也提不出增加赋税的办法。朕可以减免赋税,但国库收入怎么办?朝廷没有银子,又该如何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