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江夏地(2/3)


杨闲转身出了萧闻的房间,来到被月光笼罩的庭院中,练起了剑,从最初的“太阳剑法”,一直练到最后自己在战斗中悟出并且完善的,自己起名为“冥霜剑法”的一套剑法,庭中簌簌有声,只见剑影,不见人影,凭栏剑的剑锋簌簌划过,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果与杨闲对招的话,普通的剑侠可能撑不过十招便会败下阵来。

杨闲练了一通,回到了自己的屋中,开始思考起接下来的事情,他不可能一直待在南越皇家的势力范围内,按照之前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的话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杨闲想了一夜,发现最快的办法就是让八弟在这里继续赈灾,自己则立刻去把各方势力的领头人统统杀掉,一个不留。

虽然这样做会涉及到自己的兄弟和叔伯,但是,修剑之人,必须一切遵从本心,剑才会变得更快,杨闲已经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剑最近的速度开始慢下来了,不如从前无牵无挂的时候快了。

说实话,杨闲的内心对这个计划还是有些犹豫的,他的兄弟们和叔伯们如果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富贵人家,也许都会过一辈子的安逸生活,而不是陷在这个权力的漩涡里,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向着自己当初选择的路走下去。

其实,他们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他们生错了地方。但是,杨闲不是梅逍,他不会在杀人的时候心慈手软,杨闲是知道的,陷在权力斗争中的人,手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无辜人的性命,只是多少之分罢了。

快天亮时,杨闲不再纠结,既然已经决定这么做了,那就去做,想这些有的没的只会拖慢自己前行的脚步。

没有等到天亮,杨闲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起来,跨上凭栏剑,拿起装着换洗衣服的包袱,踏出了自己的房门,飞速向着京城的方向掠去。

房间内的桌上,一枚金灿灿的小印正压着一张纸安静的躺在桌上,纸上用锋芒毕露的字体写着:“此印暂归八弟萧闻掌管,钦差卫队以及车仗皆遵萧闻指挥,我去办些事,一月便归。——萧闲留。”

在信上,杨闲写了“萧闲”这个名字,毕竟南越的这些官员只知道皇家之人应该姓萧,而不会知道宫中所发生的陈年旧事。

杨闲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江夏王,那是他的一位叔叔,之前阜阳王提到过,逼迫阜阳王刺杀萧梁的人便是这个江夏王。杨闲对这位叔叔的印象并不算太好,而且这个江夏王是第一个明面上的势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江夏王的封地就在杨闲返回京城的必经之路上,由于这许多的原因,杨闲选择了他来开刀。

南越的江夏之地,自古以来便土地肥沃,水系丰沛,不仅仅是在南越,在神州五国之中都被称为神选之地,无论哪一种灾难,都很少对江夏造成影响,甚至连这一次南越百年难得一遇的旱灾,对江夏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历代的南越皇帝都会把这块最好的封地封给自己最亲近和信任的亲人或是臣子,俗话说得好,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如果不是最亲近和信任的人,占据这块地方的人极有可能会造反。

这一次,杨闲他们之所以走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赈灾,也与江夏地区受到旱灾影响小有关,杨闲装作普通百姓悄悄潜入江夏,他发现,江夏确实比南越其他的地方要好得多,虽有一些饥民,但也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城中更多的人是居民和小贩,看起来他们受到的影响并不大,表面上看起来,甚至比南越的京城情况还好的多。

杨闲在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如果当初不是萧梁做皇帝,而是这位江夏王做皇帝,恐怕整个南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江夏的街市即便是在大旱期间也是繁华不断,客栈的招牌也十分好找,杨闲走进一间客栈,开了一间上房,见店内的客人并不多,便与闲下来的小二攀谈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