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4章 偾张(2/3)


微微耷眼帘,天子悄然呼出一口浊气。

亦然,将那伤春悲秋的倾颓,尽数驱出胸襟。

随后,天子刘禅再度睁眼,双眸灼灼,骤然拔剑高举于顶,放声而誓,“嗟乎!如此大好河山,焉能任那逆魏奸凶荼毒!诸君,克复中原,复我大汉,我辈当奋起!”

“壮哉!”

天子之声甫一落,关兴便拊掌而赞。

当即,虎目微润,拔出佩剑,放声咆哮,“北伐中原,复我大汉!”

他乃元从股肱之后,从小被父辈面命耳提,早就将忠贞天子刘禅、克复中原光复大汉之志,刻在了骨子里。

不过,与众之人,亦然不甘示弱。

素以雄烈著称的汉风,此刻在天子刘禅的誓声中,激起了所有人的血脉偾张。

彼此皆拔刃,面红眸赤,放声怒吼。

尽情释放胸襟中,那股熊熊燃烧的豪情、年齿未三旬的傲气、以及铁骨铮铮父辈烙下的精神印记。

年齿颇少的傅佥,用尚未变声的嗓音怒吼之后,便涕泪齐下。

随后,垂头只手捂脸,双肩激烈抖动,哽咽不已。

唉,此情此景,他应是思及亡父傅肜了。

唯有郑璞,从众而吼时,容貌不改,双眸亦然一片清明。

并非他胸襟没有激荡顿生,更非他没有克复中原之志,抑或者是觉得天子刘禅如此宣志不过尔尔。

乃是心中有一丝怪异,拨弄着他心弦,让共鸣的情绪不得释放。

他委实无法,将现今拔剑怒吼的天子刘禅,与尘封记忆中的“后主”重叠在一起。

莫不是,先帝刘备的豪烈之风,今附身于天子之身了吧?

然而此处,不是离先帝的惠陵颇远么.

是也!

于郑璞心中,从未有过,冀望天子刘禅能有先帝刘备那般坚忍豪烈!

谏言丞相诸葛亮,让天子出宫增长见闻,食黎庶果腹之食,走士卒征途之途,观巴蜀风物,不过是为了避免,天子刘禅日后莫耽于玩乐,以至奸佞当朝、吏治腐败,拖北伐大计后腿罢了!

冀望,从未有过多祈!

亦不敢多祈。

孰人知,今天子刘禅竟猛然昂扬,令他恍如梦寐。

心中,迟迟不敢确信。

应不会一时豪情大发而勃然作态,随后便置之脑后了吧?

于袖中取了丝绢,递给傅佥的郑璞,心中亦在做思量,踌躇着言辞,看能若激励天子刘禅将今日之言,化作一诺千金。

只不过,他尚未思虑周全,众人便再度拔步,往金堂峡的驻军营地而去。

嗯,依之前所定行程,天子再入宿一夜军营,便要踏上归途了。

一者,乃是丞相诸葛亮担忧天寒地冻,恐天子在外餐风跋涉太久而染疾。

另一,则是身为一国之君,终不好太久不临朝。不然,朝廷百官长久不见天子音容,恐会妄自揣测,进而引发局势动荡。

金堂峡的军营,仅驻扎了三百士卒。

因今巴蜀之地颇为安宁,无需于此地驻军太多。

事实上,朝议中,之前便有过,以于安危无关紧要以及粮秣运送供给劳民等里理由,撤掉此地驻军的声音。

然,丞相力排众议,消弭了众臣之谏。

缘由,乃是此地颇为险要,若不驻军,恐会引来贼寇据之,劫掠过峡舟船等。

而粮秣供给颇难问题,便是遣郑璞来此处的理由:以郑璞昔日在牂牁平夷县,率土人蛮夷辟梯田之事,察观此地有无辟梯田的可能。

以供驻军士卒屯田自给。

郑璞虽众入军营时,趁着暮食未至,便携扈从乞牙厝沿岸行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