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526章 捡软的捏(2/3)

可能改变一段历史,就如自己的到来,让本已就木的大宋朝还了阳,没有机会上位的真金当了几年皇帝。

不过赵昺最后之所以选择‘支持’铁穆耳继承汗位,也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的。俗话说杀生不如杀熟,毕竟真实的历史上也是铁穆耳当上了大汗,就没有甘麻剌什么事。而他对于历史上的铁穆耳还是有所了解,可甘麻剌在史书中也不过是一带而过,就如同一个路人。

赵昺记的历史上对铁穆耳的评价是“成宗承天下混一之后,垂拱而治”,“善于守成”。而这个评语其实就与现在说你是个老实人差不多,也就是说其在位期间,有事值得称道,但总的说来,无多大作为,且政治弊端已有显露。

在真实的历史上铁穆耳在位期间最大的作为就是名义上成为其它汗国的宗主,四大汗国一致承认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他停止对外战争,罢征日本、安南,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

不过铁穆耳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中统钞迅速贬值。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引起云南、贵州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人大臣,朝政日渐衰败。且能力远逊于忽必烈,他甚至即位五年,尚未知六部官员其人为谁,皇帝如此,臣下办事当然可以拖拉,故“事多稽误”。

另外铁穆耳的执政能力也不强,蒙元的中书省本身的情况就不景气,完泽、不忽木等当政的指导思想是恪守成宪,这对保持稳定有好的作用,但同时却导致无所事事的作风弥漫于朝中,中书省成为人怀怠心、政令不行、办事拖拉的官僚机构,致使成宗反而追念桑哥当政时“政事无不立决”的情景。

赵昺还记的在前世铁穆耳被网友们评为奇葩皇帝之一,这主要是针对其对待贪污受贿的措施而言:

措施一是“俱敕不问”:成宗一朝,大贪污案时有发生,其中一年发生了两起巨大的贪污案件:行御史台弹劾平章教化受财三万余锭;教化复言平章的里不花领财赋时盗钞三十万绽,及行台中丞张闾受李元善钞百锭。这些贪官污吏拚命攀牵,妄图开脱自己罪责,而铁穆耳竟采取“俱敕不问”的态度,最后不了了之。

措施二是“做好事”:朱清、张瑄案发,査明自丞相完泽以下宰执官几乎都受过他们的贿赂,铁穆耳一怒之下,将这些大臣全免职,但不久又都官复原职。又有回回商人中卖宝石,贿赂诸大臣,以值三十万锭之宝石骗取六十万锭,被人告发,其下令要将受贿诸大臣处死。于是这些人的家属恳请胆巴国师说情,胆巴遂以“做好事”奏释重囚,结果将他们全部释放,并恢复其官职。

柿子咬捡软的捏,比之选择不了解的甘麻剌,赵昺当然要选择铁穆耳这个软柿子,而他相信即使真金已经为其上位清了场,打下了基础。但其若不能改头换面,一样无法掌控这种复杂的局面,反而会使形势更加恶化。形成“凡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壸,外则委于宰臣”,皇后和中书分别掌握了朝廷大权,其沦为傀儡的下场……

由于蒙元方面严密封锁消息,以便对处理真金死后诸事,在赵昺获得详情后,大宋朝廷方面得到的还只是只言片语的信息,对于蒙元发生的巨变并不了解。为了能够在应对新形势方面取得先机,他令事务局对所获得的情报进行了整理,将可能泄露己方谍报人员情况的内容进行删减,形成了一份新的报告,在廷议上商讨。

在众臣获知蒙元汗位发生更迭,人事产生巨大变动后,反应并不相同。有人以为当趁蒙元新汗继位,根基不稳的时机,再次发起北伐,收复故土,将鞑虏逐回草原;而另一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