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0章 再会(2/3)

产的电台也迅速补充到一线部队。    现在,作为掌控着情报工作的部门,内务人民委员部对电台的需求是能够得到优先补充的,而这也为维克托组建情报通讯网的构想,奠定了硬件上的基础。    眼下维克托所看的这份报告,就是各方向提交上来的情报通讯网络组建工作进度,是的,维克托下达了很严格的命令,要求各方向方的负责人每隔一周,便提交一次进度报告,对于那些进度不达标的,他会加强督促。    文件的内容并不多,而且各方向上的进度,基本能够令维克托感觉满意,因此,当他看完文件并做好批示的时候,图拉还没有到,但车窗外却又一次飘起了雪花。,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维克托将文件放到一边,掏出一支香烟,点燃了,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享受的表情。    香烟是来自美国的“骆驼”,相比起呛人的马合烟,这种烟显然更符合维克托的口味——自从得到了英美的援助之后,苏军的后勤供应压力骤降,类似维克托这样的内务人民委员部高级官员,又恢复了过去的特殊供应。    作为一名重生者,维克托回想起前世的一些所谓“历史资料”,就会感觉有些好笑。    在前世的时候,他看到过一些评论,说是二战中美英对苏联的援助无关紧要,对战事的进展毫无作用,但现实是,英美的援助的确很重要,尽管他是站在联盟一方的,可事实就是事实,容不得否认。    不过话说回来,英美的援助也不是白给的,他们是以给苏联贷款的形式来推动的,换句话说,这是苏联买来的,只不过后付款罢了。而且,英美之所以愿意给予苏联援助,本身也不是为了联盟,而是为了他们自己,设想一下,如果苏联单方面投降了,缓过手来的德国人,还能让英国人安然在那个小岛上待着吗?    另外一个可笑的地方,就是关于德军的战败问题。前世维克托可是听到过不止一次,说什么德国人在莫斯科城下战败,是因为1941年这一场严寒的缘故,这是莫斯科140年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它帮了苏联人的忙。    但现实是,这场严寒是在12月5号,也就是苏军对围困莫斯科的德军展开反击的同一天到来的,它随着一场北极圈内席卷而来的寒流悄然而至,为德军的溃退以及苏军的追击同时造成了麻烦。    德军真正崩溃的原因,是他们推进的速度太快,战线拉得太长,以至于后勤补给跟不上了,而苏军则占据着地利的优势,他们能够快速的从后方获得急需的补给。而造成这一战局的根本原因,大概可以总结为一点,那就是:大纵深战略本身就是闪电战的克星,苏军利用国土以及兵力的损失,终于将德国人拖进了持久战的泥淖,并且泥足深陷,无法自拔。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车窗外的雪有越下越大的趋势,当车队进入图拉城的时候,簌簌而落的雪花已经如同柳絮一般了,密密匝匝的随风而舞。    图拉城在之前的战事中基本被全部损毁,整个城市内都看不到几栋完整的建筑,尽管此前撤离的市委已经重新回到了这座城市,但因为不知道战事会如何发展,城市的重建工作还没有开始。    维克托在市青少年宫找到了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图拉情报站,工程人员正在冒着大雪建设一个建议的雷达站,以监控随时可能对莫斯科展开袭击的德军飞机。    在简单的视察了一番雷达站的建设情况之后,维克托又去了内务人民委员部设立在图拉的总局,是的,那里才是他真正想去的地方,因为如今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图拉负责人便是妮诺。    内务人民委员部图拉局暂时设立在原图拉毛纺厂的一栋宿舍楼内,尽管这栋宿舍楼也在战争中遭受了轰炸,但主体建筑保存还算完好,不仅仅图拉局设在这里,图拉市委的主要部门也被安置在了这里。    宿舍楼有些残破的三楼,走廊最东侧一扇污迹斑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