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5章 政策(2/3)

育体系,按照莫斯科的命令,如今整个利沃夫地区的所有大中小院校,都在排除有关波兰语和波兰历史的教学内容,同时,受到强化的则是乌克兰语和俄语的教学内容。受此影响,大批原本教授波兰语和波兰历史的教育工作者,失去了他们的工作,有些甚至被直接投进了监狱。    面对强力推行的国家意志,那些不巧挡在路上的普通人是很悲催的,他们的家庭可能会因此而失去生活来源,由原本的中产阶级一夜之间转化为无产者。当然,这还不是最悲惨的,最悲惨的是,有些家庭将会在风暴中变得支离破碎。,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作为利沃夫地区的内务人民委员会负责人,维克托受命在该地推行的,实际上已经不是一场治安强化运动了,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变革。在这场变革的驱动下,如今整个利沃夫的社会氛围其实是畸形的,有人在试图反抗,有人在沉默的忍受,还有些人则是在欢宴。    过去短短两周内,内务人民委员会收到的各种检举、揭发、举报,多达十余万宗,其涉及到的罪名千奇百怪,谁谁谁说过反对苏维埃国家的坏话,谁谁谁同情某个波兰富农,谁谁谁曾经去过华沙......是的,就连去过华沙在有些人眼里都成了一种罪,需要被清算。    类似这样的检举揭发大部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它的起因很可能就是邻居间的矛盾亦或是单纯的嫉妒,但问题是,只要有类似的信件到了内务人民委员会手里,就必须要有人去处理。举报信中的绝大部分,在经过甄别之后,都会交给民警总局处奋力,但也有一部分需要国家安全部门亲自去核实。如此一来,原本便捉襟见肘的人手,就更加的不够用了,这令维克托非常的头疼。    在枪口的支持下,圣乔治大教堂的交接非常顺利,尽管东方礼天主教会的教士们提出了抗议,甚至给莫斯科写了投诉信,但没有任何卵用,从今天,这处教堂还是归了东正教。    当赶来庆祝的东正教教徒们散去,维克托的吉普车才从教堂内开出来,尽管整个交接仪式上他都没有露面,可他本人却始终在这里,以他的身份,并不适合站出去抛头露面。    坐在吉普车的后座上,维克托看着车外的利沃夫街头,不管是不是愿意承认,如今的利沃夫街头都要比当初萧瑟了很多,记得刚来利沃夫的时候,这座城市的街头还是很繁荣的,林立的商店里销售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其中很多商品都是来自于世界各地。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而现如今,街边众多的商铺都关了门,只有一些售卖生活必需品的商店还在营业,当然,这些商店绝大部分都属于“消费品与居民服务委员会”,换句话说,它们都是国营的商店。而剩余那一部分则主要是属于犹太人经营的私营商店,相比起惊弓之鸟般的波兰人,犹太人的胆子要大很多,他们依旧如过去那般做着生意。    与大量减少的商店相比,街头上倒是多了很多各式各样的宣传海报和标语,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宣传苏维埃大家庭幸福生活的,还有一部分则是领导人的画像。    看到那些画像,维克托的脑子里不自禁的又想起一个案件:按照工农民警总局的上报,最近市区内出现了一个卑劣的反苏团伙,而他们反苏的方式和手段,就每天晚上出动,在市区内四处撕毁列宁、斯大林同志的画像。    如果可能的话,维克托更愿意将这种事情看作是恶作剧,所谓案情的背后,可能就是几个波兰小孩子,最多就是几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在父母那里,听到了一些反感苏维埃的言论。    但是在眼前这种时刻,他作为利沃夫的内务人民委员会负责人,却不得不煞有介事的对这个案子给予高度关注,是的,这就是一个反苏团伙在搞破坏,因为这个案子里有很强的政治性,他的态度反应的是他的政治立场、政治敏感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