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60章 “臭味”相投(2/3)

样一番话,能够对计算机这种全新的技术给予这么高的重视,至少说明他是在这方面做了一定工作的,而能在科学技术的问题上投入一定精力的官僚,本身就很少见了。

马林科夫同志倒是没有太多的惊讶,实际上他对维克托的观感一直都很不错,尽管这个人很年轻,但是在工作上一直都表现的很出色。

作为目前主要负责科技情报鉴定工作的领导人,马林科夫同志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频频约见科学院的各方面专家,并就维克托所提交的那些情报工作清单,咨询过相关方面专家的意见。

包括青霉素制药在内的各个情报获取项目,都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不仅如此,专家们甚至对对外情报局方面能够对这些领域的前沿技术给予重视,表示非常的不可思议,因为在有些领域的研究项目上,他们也是通过那些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才了解到的,而对外情报局方面竟然能重视到这些研究,难不成那些搞情报工作的人,也开始广泛搜集各领域的前沿论文了?

如果说仅仅是将这些不同领域的科技研究项目列入了情报清单,那还不算什么,关键是对外情报局方面很快就展开了部署,而且拿出了一部分成果,比如说青霉素的提纯以及工业化生产技术,再比如说计算机的样机获取工作。

在马林科夫同志的印象中,过去的对外情报局可没有这么高效,当然,视野也没有这么宽泛,这一切的改变,似乎都是在维克托出任对外情报局负责人之后产生的。

人与人之间都是这样,在缺乏接触和了解的情况下,谁都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而仅仅凭借着包括年龄、外貌等特征去评判一个人的话,总是难免会出现错漏的。

马林科夫同志对维克托的了解就是这样,过去,他并不怎么重视维克托这个人,只是认为他太年轻,同时,在所负责的工作上,也占了太大的分量。

而在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之后,他对维克托的观感便深入了许多,他是真的很欣赏这个年轻人。

面对维克托的答复,马林科夫同志点点头,接下来却没有再说什么。

要设立一个专门搞计算技术研发的部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尽管马林科夫同志现在是书记处书记、组织委员,甚至有确定的消息证明,本月月底,他便会正式加入政治局,成为政治局委员之一,但类似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他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

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他真的要去推动这件事的话,难度肯定不会太大。

几个人正在走廊尽头说着话,一名面容消瘦、穿着工作服的中年人,从地下室的阶梯处走上来。

中年人戴着一副破了半边镜片的圆框眼睛,浑身是汗,他走上阶梯,站到众人面前的时候,表情非常的局促。

“怎么样了?”库尔恰托夫率先开口问道。

“遇到些问题,”中年人的汗水都顺着眼镜框往下滴,他忐忑不安的说道,“我们已经完成了组装,不过在尝试试运行的时候,遇到了电压不足的问题,为了避免部件被融坏,我们只能把试运行的工作暂停下来。”

果然还是在电力上出了问题。

维克托知道计算机有多大,数千个晶体管弄在一块,光是机柜就挡住了几乎半面墙,一个晶体管就是一个电阻,运行起来的时候,它怎么可能不吃电?

美国人为什么没有对这台计算机给与太高的重视?不就是因为它的耗电量太大嘛,就因为它超高的耗电量,设计者阿塔纳索夫才会认为它不实用,所以连个专利都没有申请。

但马林科夫同志的思路显然是正确的,这东西不能仅仅用当下的耗能来评估,这是一种技术,它的宝贵之处在于,这种设备的出现,为人类打开了一扇门,它的结构原理是不存在问题的,现在,苏联的科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