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31 袭击案(2/3)

德军视为“解放者”、“救星”,他们不但配合德军的军事行动,向他们提供苏军的情报,甚至还大肆捕杀苏军游击队,破坏苏军的补给运输。

鞑靼人的这种行为,引来了莫斯科核心领导层的震怒,尤其是斯大林同志对此更是恼怒不已,为此,在苏军夺回克里米亚半岛之后,鞑靼人就成为了战后清算的对象。

在过去几个月里,由赫鲁晓夫同志所负责领导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政府,一直都在对克里米亚半岛的鞑靼人进行人口统计,按照莫斯科的命令,一旦人口统计工作完成,内务人民委员部将负责把计入人口统计数据的鞑靼人迁走,这些人的最终迁徙地是中亚地区。

目前,相关的人口统计工作还没有最终完成,因此,正式的迁移工作也还没有展开,但维克托有理由相信,随着这次袭击事件的发生,相关的迁移工作应该会立刻展开了。

维克托还清楚一点,昨天凌晨发生的这一期袭击事件,究竟是不是鞑靼人中的民族主义分子策划的,现在应该还确定不了,尽管克里米亚方面的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提交了一份报告上来,但这份报告的真实性有多高,谁也说不好。

不是维克托的疑心重,也不是他不相信自己手下的那些办事的人,而是因为按照之前得到的情报来看,袭击者并没有留下尸体,幸存者也没有看到袭击者的容貌,在这种情况,情报局想要在短短不到24个小时内确定袭击者的身份,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如果维克托自己是克里米亚方面的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负责人,他一方面面临着来自上面的压力,一方面所面对的克里米亚又是这样一种形式,他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莫斯科这边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去调查,而是要求他在24小时内将报告交上去,与此同时呢,克里米亚正准备将“叛国者”鞑靼人都迁移到中亚去,而鞑靼人中也的确有着众多不安分的民族主义者。那么,这份报告难道还不好写吗?索性将一切都推到鞑靼人的头上,难道不干净利索的一种解决办法吗?最重要的是,这起袭击由鞑靼人策动的可能性非常高。

而对于维克托来说,尽管他了解其中的内情,能够猜到一些可能性,但他却没有兴趣去深究,毕竟他也面对着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压力。

人真的是一种很复杂的生物,在很多时候,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想要保持住自己的良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可以说,一个人的地位越高,要想保留自己的良知就越难,毕竟掌握权力本身就不是一件单纯的事,做的不是单纯地事,思想又怎么可能单纯的了?

抬手掐了掐额头,将有关鞑靼人的破事从脑子里驱赶出去,维克托扭头看向窗外。

今天去克里姆林宫,除了汇报菲奥多西亚袭击事件的调查详情之外,维克托还有一件事要向斯大林同志汇报,而这件事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在经过特工人员的努力之后,一名专门研究气体扩散技术的德国科学家,被送到了莫斯科,目前就暂时安排在科学院。

这名德国科学家名叫古斯特夫?赫茨,在国际上非常知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美国人和英国人也一直在寻找他的踪迹。

在如今的苏联,估计了解气体扩散技术的人并不是很多,而对于斯大林同志和他的幕僚们来讲,估计他们都没听说过这种技术,更不要说了解这种技术的作用了。

说实话,之前维克托也不懂的这个东西,他也是专门去了一趟科学院,与科学院的核物理专家们进行了交流之后,才搞清楚这技术是干什么的。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铀浓缩的技术手段,而这个古斯特夫?赫茨,已经在这个技术手段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如果这个人能够为联盟所用,那么,联盟目前所采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