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细思恐极(2/3)



张朝义见张氏答应了,感到挺满意。他就是觉得赵炯在郡公爷之死上有很大的嫌疑,那么匆忙地装殓裹尸,连出门参加饮宴的继母回来都等不及,所谓反常即为妖,赵炯不可能一点问题都没有。

他又进入了今天的正题:“姐姐,无论最后查出来的结果为何,赵炯无德无能,已经不堪为建南侯了,姐姐是不是该上书给皇上,请旨把那爵位夺回来?”

张氏一愣:“爵位?夺回来?”她有些不明白张朝义的意思:“弟弟,焯儿已经不在世了,夺了爵位要给谁?”

“给玮哥儿呀!”张朝义恨铁不成钢地道,“爵位原就该传给嫡子的,若不是姐夫偏宠庶子,承袭建南侯爵位的就该是外甥!他没了,自然就是他的嫡子玮哥儿继承。我的好姐姐,你就没想过么?玮哥儿如今年纪还小,已经没了父母,虽有你这个祖母在,但你年纪已经不小了,又是孀居,能看顾他几年?我看玮哥儿精气神不大好,想必是这次落水伤了元气,你就不为他将来的前程担心么?若有个爵位在,日后他也不怕没有好日子过。”

张氏的心一时乱了,她是书香门第的女儿,脑子里从来都认为只有读书科举才是正道,因此儿子赵焯有读书的天份,她就不认为他做不了世子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心盼着他将来能科举入仕,入阁拜相,位极人臣,侯爵之位在她而言,不过是一年几百两银子禄米,外加一套上朝的大礼服罢了。儿子死了,孙子也是聪慧好的,那就继续考科举去,将来一样有位极人臣的时候。她是真的没想过让孙子去抢那个爵位。

张朝义与张氏一母同胞,同样是书香门第出身,怎会不清楚她的想法?他叹了口气:“姐姐,即使有了爵位,也依然可以用心读书,太祖皇帝并未禁止勋贵有爵之人去考科举,只是比旁人严厉些,不能入围前三罢了,玮哥儿其实也不必去争这个名头,有个建南侯的爵位又有何妨?若是他不要这个爵位,又给谁去?赵炯犯下这等大错,怎能再任由他顶着建南侯的名头耀武扬威?皇上若夺了他的爵,难不成还要便宜了他儿子?让他儿子继续踩在玮哥儿兄妹俩头上?不够恶心人的!”

张氏想想那个情形,确实让人恶心。可若让爵位就这么丢了,赵家再无一人承袭,以皇帝对郡公爷的敬重,又是不可能的,也让赵家与郡公爷的名声蒙羞。这么一来,最好的结果确实是让赵玮承爵了。

张氏再三考虑过后,郑重地下了决定:“我会写信给广平王,请他出面上书,向皇上提这件事。”

张朝义暗暗松了口气。

今上正宫皇后无子,膝下只有一位皇女南阳公主,还未成年就夭折了,而诸皇子中,大皇子是宫人所出,在今上还是太子时就早夭了,连正经的封号都没有;二皇子延陵王的生母是个嫔,本人才能平庸,性情怯懦,不堪大用;三皇子便是广平王,生母蒋淑妃还生了四皇子乐安王,是中有皇子的妃嫔里地位最高者;五皇子生母王贤妃曾经一度得宠,但因为恃宠生骄对皇后无礼,已经被打入冷宫了,连累五皇子也不受皇帝待见;六皇子是眼下最得宠的朱丽嫔所生,还是个奶娃娃呢,看不出日后如何。这些皇子里头,眼下就数广平王最受皇帝宠信重用,朝野都很看好他做储君,想必再过两三年,便要正式册封了。

有未来储君替张氏撑腰,不怕小二房斗不过赵炯那一家子。

张氏刚回到老宅,就先后与汪四平、广平王府的护卫统领以及张朝义说了半天的话,已经十分疲倦了,这会儿脸上的倦色是掩都掩不住。张朝义见状,便先行告退了,打算晚些时候再过来陪她吃饭。

但张朝义走了,一直沉默地站在边上的汪四平却没走。他几次抬头看向张氏,欲言又止,却又吞吞吐吐地迟迟不肯开口。

张氏懒得与他耍什么心计:“老汪,你有话就说,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