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五章 米家(2/3)


米大舅没有靠山,本身才能也平平,人际关系不算太好,这十来年里硬是靠着资历熬到了从五品,在平度州做了个知州。这是去年的事,里头有没有吏部看在建南侯府面上,故意关照他几分的缘故,也没人知道。反正他到了任上后,老实了几个月,打听得京中外甥袭了侯爵,十分得新皇宠信,还是从龙功臣,他心里就开始活动了。哪怕托人送上京去的书信只得了个口信回应,他还是觉得飘飘然,以为赵玮这是认他的意思,依然对他恭敬。而他既然已经是位侯爷的舅舅了,那一般的官员也就不放在他眼里了。

大概是在蜀地吃过亏的关系,他倒也没太过得罪了上司与同僚,况且他如今在平度州是最高长官,也没旁人压在他头上,得罪地位比他高的人的机会不多。而地位比他低的人,他也不觉得那是得罪。成天就在人前炫耀他有个侯爷外甥,又说他外甥待他有多么礼敬。别人打听得他确实有这么一门亲,就信以为真,送了他许多礼物,又托他办事。

米大舅虽蠢,他母亲米老太倒还没昏了头,骂了儿子一顿,让他不许大包大揽,只挑着几家得罪得起的收了礼,其他人的都退回去了,又开始借着侯府的名头,想给一双儿女说门好亲事。恰好有一户当地望族,养了个才貌双全的女儿,样样出色。米老太有心要说给孙子,人家却看不上米大舅为人,为女儿另择了一名世家子弟。米老太心中不忿,米大舅更加气恼。因这两年山东世家有不少被卷进颖王谋逆案中,好些人家都被抄了,全家人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贬谪的贬谪。这里头本没有那家望族的事,却因为曾与其中一户被抄家的世族旁支联姻,叫米大舅寻了个由头,栽赃他家从逆,抄了个干净,连刚刚与他家结亲的那个世家,也受了牵连。

平度州士绅都对此有怒不敢言。但因为人人都知道米大舅身后有个外甥是建南侯。而建南侯则是因救驾有功得皇上青眼的,众人只以为这是建南侯默许,惟有忍了这口气。米大舅越发得了意。在平度州说一不二,风光无比。

平度州并不在京杭大运河的必经之路上,因此米大舅这回也没到东昌来迎钦差。赵玮赵琇与米大舅早就断了来往,哪里会打听他的事?他们甚至不清楚米大舅眼下是在山东为官呢!若不是姑妈赵元娘写信来说。他们定然还被蒙在鼓里。倘若日后有人看不惯米大舅所为,告上京城。把赵玮牵连进去,他要喊冤,人家还未必相信呢。

张氏气得整张脸都是铁青色的,声音还有些发抖:“他怎敢如此?他怎敢如此?!”

赵玮的脸色也非常难看。米大舅待他们兄妹无情无义。他压根儿就没打算理会对方。人家不来扰他,他也不去管人,没想到这也拦不住米大舅生事。就凭一个舅舅的名份。什么倚仗都没有,居然就敢借他的名头去敛财害人。赵玮真恨不得立刻就抓了米大舅到面前。好大耳刮子打上去,才能消了心头之恨。

赵琇严肃地对赵玮说:“哥哥不能不严肃应对。这种事是说不清的,必须得你亲自去处理,将冤案平反,给大舅一个教训,才能将自己撇清了。不是我们家怕事,而是世家望族,彼此联络有亲,又有同窗、同年等等,不知什么时候就因为得罪了一家的人,而结下另一家仇人。况且大舅在平度州胡作妄为,事事都是借了哥哥的名义,平白坏了你的名声,若有士林中传开,也对哥哥不好。若有人上京去告,就算皇上知道哥哥冤枉,御史也会参哥哥一本,说你未能约束自家亲戚的。既如此,倒不如我们自家料理了。”

张氏也点头:“就是这话。你们的母亲是好媳妇,我心里清楚。那米大舅不好,原是他母亲教坏了的。你们母亲未出阁时,也没少受后母搓磨。你们不必有所顾忌,若有人怪你们不敬亲长,只管把他们母子当日所为都散播开去。姐姐死了连支香都不上,十多年都对外甥不管不顾,外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