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四章 野望(2/3)

不能编个齐全些的中英辞典,否则别人翻看起来就方便多了。不知道朝中可有好的通译?若回京城后,能找到一两个得力的帮手,我的速度会快许多。”

广平王讶然:“那当然更好不过了。这事也不必太过急赶着做,先做出一小册来,让皇上看了,他自会交代礼部跟进。你还是个小姑娘呢,不必如此劳累。”

赵琇笑笑:“累倒说不上,我也不至于废寝忘食,只是觉得这事儿是我力所能及的,才想尽一份力罢了。”想想她穿越一场,也没做什么了不得的事,如果能编上一本大部头的中英辞典、翻译点文学作品之类的,也算是变相的青史留名了吧?这么想想她还挺激动的。

她确实不用心急,这都是大工程,至少得用上十年八年,甚至是二三十年的功夫,她慢慢来就是。

得了广平王的话,她就把地图交出去,随高桢怎么折腾了,反正她这里还有底稿呢。如今她就一心去整理那些传教士编制的小辞典,并翻找他们的记事本,寻找与南洋航行相关的记载,什么政治军事、经济民生、风土人情、天气变化等等,全都翻译成白话中文,显得更加直白易懂,不会引起什么误解。

这项工作也是大工程,她连每日的书画练习都索性暂时停了。张氏起初还有些微言,但听她说是广平王吩咐的要事,也不再多言,反而劝她多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体,每次靠岸,还命人去采买些有营养的食物来给她进补呢。

赵琇这一忙,就把别的事都抛在了脑后。忽然一日在某处小港口停靠时,柳绿小声告诉她:“世子让我来告诉姑娘,人找到了。”她还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高桢这是找到牛氏了。

居然找到了?这么说。牛氏没有死?她病得那样,自己连路都走不了,被孙子丢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竟然还能活到现在?真是祸害遗千年!

赵琇放下手中的笔,起身去洗了个手,便转身下了楼舱。高桢正坐在敞厅里等她,见她来便站起身微笑道:“已经有了消息。想不到她还活着。”

看来高桢也与她一样有同感。牛氏真是太命硬了!

赵琇问他:“她如今在哪里呢?靠什么营生?”

高桢道:“我们一行身份不同一般。凡在运河上靠岸,必会惊动当地官府,码头一带也会为我们清场。我记得你提过。那赵演当初是将他祖母丢在了码头上,就怕官府清场时,把她也一并清走了,便提前两日打发了人过来探消息。很快就打听到了。她果然就在这一带码头上乞讨,不过眼下已经被赶离了。是被别人硬抬走的。”

居然变成了乞丐?赵琇心里顿时觉得很解气:“她也有今天!”

高桢笑道:“她原本其实没那么惨。这里的县官原是京城人士,前年庶吉士散馆后委了此地县令之职,方才外放而来。他在本地建有养济院,收留鳏寡孤独的穷人与乞丐。牛氏初时被扔在码头上。哭骂孙子不孝,差役们见了,就把她抬去了养济院。虽然日子过得不比从前富裕。却也能得个温饱。她本来还算老实,帮忙照看养济院里的孤儿。有时还会指点小丫头与媳妇子针线。可去岁我们的船队经过此处,她听得人说,建南侯就在广平王船上,也在此停留,便嚷嚷起来,说她是建南侯府的人,建南侯还要叫她一声伯娘,她受了天大的委屈,要建南侯为她做主,接了她回去照顾。”

赵琇万万没想到,去年经过此地时,就已经有这么一桩故事了,忙问:“那后来如何?别人可信了她的话?”

高桢摇头:“哪个信她?旁人只会觉得,若她真是建南侯府的人,又怎会沦落到要在码头上行乞的地步?养济院大使怕她再胡乱嚷嚷,闹得大了,惊动王驾,会叫县令怪他没有看管好院中的人,就命人堵了她的嘴,关在房里不许出来。不过,他也担心这事儿是真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