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79章 渐变3(2/3)

、油膏等冬日急需的常用物资,

甚至还有好几万担粗制的蔗糖,上万桶腌过的猪板油,乃至数万双皮质胶鞋,数万顶圆笠,几千条包头巾之类,让人炯炯有神的玩意,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和想法,才会被千里迢迢的送过来的。

而这些杂七杂八的物资,显然是某种为了冬天突发的需要,而从海路加急给运送了过来,却不巧赶上局势大变,陆路运输长时断绝,自此再没有输送往目的地,或是派上用场的机会了。“

虽然其中好些存放地,已经被当地人乘乱取走不少,又被撤退前的水师和海兵队给烧掉了相当一部分,但是剩下的还是数量颇多,尤为可观。

这不可不说是我们在某种冥冥之中,自有的运气和好处。最关键的是,终于有人可以给我们带消息回去了。

于是,由徐州来的迁移百姓中的青壮年,新组成的数只劳役大队,就有了新任务,一部分人在少量兵马的护送下,随车马前往海边的港口,将这些物资搬运回来,集中分配和管理。

另一些人开始清理益都附近的积雪和平整道路,。

而妇女和老人,则留在城中,干一些清理垃圾,收集挥手废弃物资,等帮工性质的零碎杂活。

江宁行在,石头城,望江门附近的临时大狱之中。

前军行司的实质帅臣之首,兼领本阵与东面使君章玉吉,正像一只困兽一般的,在透气的二尺窗格下,反复度来度去。

虽然是囚室,但是作为这些权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暂时息身之所,临时的额狱政管理房还是尽可能的提供了某种便利和布置。

毕竟,作为,门生故旧,虽然无法改变监国的意志和决定,但是对于他们这些低下品的小人物,却是毫不缺乏手段的。

因此,只是稍作招呼,管狱的提刑们,不但让出了这件原本足够宽敞的事房,改作专属的额囚室外。各种名贵的家具陈设也是一应俱全,连溺桶夜壶痰盂,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座丝绸垂幔的雕花大床,

在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炭火和熏炉的供应下,令宽敞的室内暖融融而毫无异味,就如同一间舒适的家常居所一般。

虽然颇受优待,也没有吃什么苦头,但这种坐困囚室的生活,绝不是章玉吉想要的。

他应该在御前观览中享受得胜班师的万众瞩目中,然后走进政事堂或是枢密院里,进而成为幕府御庭会上,有资格表态的那一员。

他已经超过五十岁了,虽然牙齿依旧坚实,腰杆也仍旧挺拔,但是对于政治生命来说,却已经所剩无几了,

他正是不想被人说是尸餐素位,才放弃了补入枢密院的机会,而争取到这个东南路北伐大军居中运筹的要任来。

作为伴随郭超创立的广府老派门阀之一,章氏一族从资深文臣世家转入武途,才不过两代人,因此到了章玉吉身上,既有文武两班左右逢源的好处和优势,但在身居高位后更进一步的仕途上,却不免有有些青黄不接的尴尬。

前代人在文资仕途中的人脉和渊源,正在逐渐淡去,而新一代在军中的地位和影响,却是尚未培养起来足够的基础。

因此,他格外需要北伐中的这个位置和机会,来巩固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和功绩,为子孙完成一个至少三代将门的转型。

然后,他努力调和着前沿的纷争和事务,承启着军前的需要和后方的意志,巍然不动的在首席位置上,冷眼坐看着几位帅臣同僚之间,那些勾心斗角和争权夺利的,明面和私下各种举动。

然后看着他们一个个黯然出局,他依旧是帅司里,那个可以左右大局的人。

但是,现在他却有些羡慕起那位,因为犯了过于明显的错,而被提前招还的蔡候了,起码他虽然一时被闲赋在家,却有很快得到了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