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活成最讨厌的人(2/3)

税,大臣们马上就用与民争利管上,再附带厚厚的一叠替商贾哭穷、卖惨的奏折。

反倒是武林门派收保护费比较容易。以华山派为例,主要财政收入就那么四大块:商人的保护费、门中产业收入、世家大族奉上的年礼、势力范围内中小武林帮派的供奉。

最大的一笔收入就是商人的保护费,占据了门派收入的五分之三,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算作是商税。

根据行业的利润不同,收费标准从几个点到十几个点不等。当然,这也是看人下菜,关系好的、背景深厚的通常都有折扣。

有没有人偷税漏税,李牧不清楚,反正华山派现在占据的关中、洛阳、半个山西,以及势力范围辐射的大西北,加起来每年能够贡献百来万两的收入。

这还是因为西北地区时常遭遇天灾,局势有些不稳,影响了商业贸易发展,否则这笔收入还能再上浮个两三层。

莫说是普通商人,就连朝中大员、王公贵族门下的产业,到了地头上还是一样要缴。

头铁不是没有,只不过李牧很少听说。或许是因为先辈们做得太好了,让大家养成了按时缴纳保护费的好习惯。

当然,钱也不是白收的。混江湖最重要的就是讲义气,拿人钱财就要与人消灾。

在自家的地头上货物出了问题,或者是遭遇地痞流氓骚扰,都可以来寻华山派帮忙。

若是不小心得罪人,比如说惹上衙门里那帮瘟神,也可以请华山派出面说和,当然这笔业务得重新算钱。

只要砸得起钱,就算是得罪了知府、巡抚,生意还是可以照样做,不用担心被人家打击报复。

在关中地区,论起对衙门那帮胥吏的震慑力,华山派的名头比任何朝中大员都好用。

资本的贪婪永无止境,面对一群杀人如麻的武夫,大家也不得不选择从心。

毕竟,不按时缴纳保护费,搞不好哪天就会惹来灭门之祸,最后被连血带骨头被人给一起吞了。

可是朝廷想要收取商税,那就不行了。既然能够讲道理,大家干嘛还要怕呢!

三十税一也是钱,万一让朝廷收上了瘾,后面继续加征怎么办?

或许不用等后来,以官僚们的节操,层层加码之后,到了具体执行的时候,不把税收翻几倍那才有问题。

本来商贾就和官僚集团有不清不楚的联系,对自家人的节操,大家实在是太了解了。

为了兜里的银子,大家果断的选择出动出击,抢先用缴税的银子喂饱了朝中大员,免得让自己沦为菜板上的肉。

发展到了现在,已经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贿赂了。

聪明的商人早早就改变了策略,以书院为纽带不断资助寒门士子,增加自己在朝堂的实力。

在这种背景下,商税就更加收不起来了。

要不然仅凭商业税收一项,大明朝廷的财政收入最少能够增加二分一,要是吏治清明翻倍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是商业税收入高,主要是大明王朝财政收入低,并且还是以实物税为主。

包括米麦、丝、棉、布、盐、铜、朱砂、铅……乱七八糟收了一堆,别的不说光运输储存就是一个大问题,折价、火耗都高得可怕。

反倒是现银,只有区区三四百万两,以朝廷官僚们的节操,这些收入全部折算下来,估摸着也就两三千万两之间。

朝堂的事情,不需要李牧操心。可是善后的问题,他这个华山派掌门却不得不提前考虑。

按照最近几年的天灾爆发幅度,明显有了王朝末年的待遇,并且还有越发频繁的迹象。

只是小皇帝手腕还行,多次下诏减免赋税,任用的大臣多少有几分能力,知道组织救灾,才没有酿成大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