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三章 北疆血战之蓟城下(1/3)

金陵城,王城西侧,丞相府。◇↓◇↓,

一个开阔的厢房之中,丞相张昭和丞相长史周瑜,两人对立而坐,面容严谨,厢房里面寂静,气氛有一丝丝的阴沉。

“周公瑾,汝饱读圣贤书,古今往来,多少变法,皆然以流血告终,汝不会不知道,为何还要揣着大王变法?”

良久,张昭才开口,言语十分的阴冷。

自从他知道孙权欲要变法,便忧心忡忡,犹如一座大山压在头上。

孙权选择绕开了自己,让周瑜来领导大吴变法,他心中多多少少有些怀疑,是不是周公瑾这厮在揣着孙权进行变法。

周瑜是孙策留下的人,他甚至有些怀疑,是否居心不良!

“子布先生,汝可以质疑某对大王的忠心,但是不能说某对吴国居心不良,况且,在汝的心中,大王是何等人,汝比所有人都清楚,他岂会是某可揣动得了的,你是高估了某了!”

周瑜闻言,面无表情,最后摇摇头,淡然一笑,道:“大王要变法,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冲动,他经过深思熟路的,所以,谁也挡不住他走向变法的道路,你不行,我也不行,吾乃是孤臣,身在朝中,某能做的就是效忠大王,领命而行!”

“一派胡言,吾等乃是先王留下的辅助大臣,当恪守己位,大王年轻,虽英明神武,但是难念有行差踏错之处,吾等当纠正,而不是一味的听命!”

张昭目光锐利,盯着周瑜英俊的脸庞,冷冷的道:“周公瑾,变法代表的是什么。你不清楚吗?”

变法,古今往来,皆然是的血腥的代表,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前战国时代,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无一不是流血的开端。

不谈变法的好坏,就说一个,你想要改革制度,肯定就会触及旧制度领导之下的无数人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只要谈到了自己的利益,就算老爹老娘都要靠边站,所以一旦变法,有人反抗是必然的。

如果变法之中。手段凌厉点的,甚至有人会起兵造反,恐怕也不在话下。

如今吴国,内乱刚平,北疆还在烽火连天,在这个时候,要是因为朝堂变法,引起了糟乱。整个吴国都会陷入一种惶惶不安的情绪之中。

“子布先生,此事容不得你反对!”周瑜闻言。目光变得锐气起来:“在变法这个事情之上,大王心意已决,谁敢挡住大王,就是死路一条,即使汝乃是开国功勋,两朝老臣。也不会是意外!”

“某岂会惧死!”

张昭腰杆笔直,神色昂然:“若能劝说大王回心转意,某当舍弃一命,有何妨!”

“呵呵!”周瑜闻言,笑了笑。连忙摇摇头:“瑜岂会旨意子布先生的气概,但是某实在不明白,子布先生为什么一定就要反对变法呢?”

“变法,某不反对,某也非循规蹈矩之辈,自然也明白,想要进步,就要改革过去臃肿的制度,大汉留下的制度,的确有些的不适应如今的吴国!”

张昭闻言,叹了一口,目光幽幽,道:“但是时间上不对,如果给大王三年的时间,坐稳王位,稳固江山,再实行变法,无论成败,都不会让吴国万劫不复,最多是大王变**败垂成,名誉受损而已!”

在他心中,孙权还是过于年轻,有些急躁了。

“子布先生,你怎么就知道,这个时间就一定不好呢!”

周瑜神色漠然,嘴角淡淡一笑,双眸迸射出一抹敬佩的精芒,道:“大王虽然年轻,但是行事可比你我都老辣多了,不要忘记了昔日的抚恤金一案,他虽然脾性温和,但是行事起来,也有霹雳手段,他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变法,不是他心急,而是他在抓住吴国最后的一个动乱,以乱取胜!”

“汝的意思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