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七百三十五章 科举的时机(3/3)

什么都好,温顺,恬静,琴棋诗书,无一不精,就是让孙权带的有些要强,以女子之身,建立什么女子书院,即使继位王后之后,依旧维持着那半死不活的女子书院。

孙权夫妇面对蔡邕的时候有些无奈,这个老东西好像就对孙权从来就没有满意过,甚至认为蔡琰也是被他给带坏了。

“爹,这一次才子大算的题目是什么?”孙权立刻转移话题。

“论吴王!”蔡邕冷了他一眼,才消消气,平静的回答道。

“吴王?爹,你值得先王,还是孤?”孙权目光一动。

“指位不指人,你也好,先王也好,都是吴王!”

蔡邕目光扫过场中的十个才子,有一丝满意的笑容,道:“老夫就是想要你知道,他们心中理想的吴王,他们都不错,左边那两个是江东书院了,中间那几个来自鹿门山书院,后面那几个可是金陵书院的学子,都是有才之辈!”

“爹,你认为,他们能入朝文官吗?”

孙权闻言,微微眯眼。

“入朝为官?”蔡邕回过头,看了孙权一眼:“小狐狸的尾巴露出了吧!”

“呵呵!”孙权讪讪一笑,老家伙太精明了。

“老夫就知道你小子指名道姓的让老夫主持江东日报举行的秦淮才子选拔,另有目的的!”蔡邕撇了他一眼,道:“有什么就直接说,别跟老夫拐弯抹角的!”

“爹,你不认为举孝廉的制度该改一改了吗?”

孙权讪讪一笑,老家伙就是不好糊弄,他也只能坦然的道:“入朝为官吏,举孝廉之策,过于偏私,有才之辈,岂能以名望而居之!”

举孝廉,这种制度维持的好些年,一种由下向上推算人才的制度,然而这制度在孙权的眼中,已经有些落后不堪了。

人的都有私心,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大公无私。

所以,选拔官吏的制度,一定要改革。

在之前,科举的时机不成熟,所以在变法之中,孙权都没有提出来,然后,当教育司的各府郡书院计划一定落成之后,科举之策就迫在眉睫。

他必须要让蔡邕在任教育司之位的时候,把科举之策落成。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一出。

“举孝廉的确有些过意私心,毕竟不是谁都能举荐出一个出色的人才,不过如今也是唯一可行之策!”

蔡邕眉头蹙起:“如何选拔官吏,一直都是一头疼的问题,想要做到公平公正,谈何容易!”

“才能有高低之分,没有比较就没有出色之才!”

孙权指着在场的十个才子,淡淡的道:“就好像这样,只有甄选出来的才算是公平,不是吗?”

“你想要来一个全国大考?”蔡邕双眸微微一亮:“选贤用能,为官吏之用,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没错!”孙权点头。(。)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