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章 人类的信息技术(1/2)

“已经足够了。”陆泽带着点感叹说:“在一百年前,就算是全世界所有科研机构加起来,也不可能拥有这么多的计算资源。”“1000万gb很多吗?”何瑞音好奇地问。逆流道:“只看存储空间,1000万gb确实不算多,如果以da存储技术来对数据进行保存,1000万gb的数据大约也就相当于一根头发丝吧。”“一根头发丝就能比一百年前的计算机加起来都厉害?”何瑞音顿时瞪大了眼,“可是我感觉一个虚拟世界并不算什么啊。”“当然不可能这么夸张啦。”逆流笑了笑,解释道,“以da方式保存的信息,读取十分复杂,不可能在计算之中随时调用。另外,计算资源并不是简单用存储空间就能比较的,而是要看计算速度。”“是这样吗?”何瑞音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看向陆泽。陆泽点了点头,然后想了想,道:“1000万gb的内存大约相当于过去的一万台普通个人电脑,但奇点用内存来打比方其实并不恰当的,如果按照百年前的计算机体系,这1000万gb的空间应该算是pu或者说gpu的缓存,而不是内存。”陆泽虽然是科幻作家,但能成为“星灵网之父”,自然也有着极其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同时,他对这个时代的星灵网,或者说数字神经网络架构也有着一定的了解。奇点道:“是的,数字神经网络与过去的计算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如今已经没有了‘内存’这一概念。”“那与百年前的电脑相比到底如何呢?”何瑞音好奇道。陆泽道:“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计算,我们拥有的计算资源放在一百年前大概相当于几十亿台个人电脑或者说几百万台超级计算机。”其实陆泽的话并没有说完,在百年前,就算真的有这么多的超级计算机,也不可能将它们并联起来当作一台来使用。事实上,就算是两台都做不到。一台超级计算机的pu数量动辄就有数万甚至数十万之多,如果可以简单将超级计算机并联使用,那为什么不直接造更多的pu来获取更快的计算速度呢?因为其中最困难的地方是如何让这么多的芯片进行并行计算,并且在交换数据的时候不发生冲突。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现实是,搞超级计算机的人希望程序员最好将所有串行算法都改成并行的,并且不产生丝毫冗余,而程序员的又希望做超级计算机的最好将串行计算的速度提高百倍千倍。最终的结果就是超级计算机的性能根本无法完全发挥出来,通常只能发挥出理论计算速度的10%左右。“这……这也太夸张了吧!”何瑞音瞪大了眼,喃喃地说。奇点道:“如果按照pu数量的方式来比较,确实是这样的,但要说计算速度的话,这些计算资源估计也就相当于几十台超级计算机的总和吧。”“没错。”陆泽点头道。超级计算机的速度来自于并行运算,数字神经网络架构中的计算资源同样如此。并行计算就像是让一大帮人来一起干同一件事,但是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让一帮人一起干的。所以,数字神经网络架构虽然能无上限地将pu进行并联,却无法将计算速度无限制的进行提升。如果说过去的超级计算机只能发挥出理论计算速度的10%,那么如今他们用这么多的计算资源来运行一个虚拟世界,能发挥出的性能估计只有理论上的百万分之一吧。当然了,就算如今人类的生产力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物质极大丰富,一百万比一的浪费也是不可能接受的,但考虑到如今的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节点都是由纳米机器人构造,在造价上同样比过去的pu低无数倍,所以这算不上浪费。至于理论上拥有无限运算速度的量子计算机,其实是被过去的科幻小说给神化了。量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是源自于量子并行计算,而在串行计算方面,量子计算机并不比经典计算机更有优势。总而言之,虽然这个时代人类已经有了量子计算机,有了da存储技术,有了神经元计算机,等等等等,但这百年来人类文明在信息领域的进步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奇点接着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