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千水迢迢一杯酒(1/2)

响午时分,西楚燕京城内的各家饭馆酒肆基本上座无虚席,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叫卖声,呼朋唤友声,声声不绝。唯那“好客来”店里不像外面那般吵杂。

一双素手,一支竹箫,一把简椅,青布棉衣,墨发用布条简单地束于脑后;眼前女子不过十七八岁模样,素手轻点,从箫中传出一阵又一阵如泣如诉的箫声,内行人一听便知其功底扎实深厚;女子五官清秀,脸庞透白,身形消瘦,袖口毛糙泛白…无一不显示出女子的虚弱与穷困。

最后一曲完毕,心中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又闻到渐浓的饭香菜香,大概知道了时辰;她精准地摸到身上斜背着的布袋,用右手撑开,把竹箫小心地放进去,然后又摸到身边的竹竿,起身,这些动作看起来简单随意,又熟练无比。这个十七八岁的盲眼姑娘只上午在好客来吹萧,响午就走,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阿音啊!这是你今天的工钱。”好客来的老掌柜的把一串铜钱放在阿音的手心,尽管知道眼前的人听不见,看不着,但他还是习惯地说了该说的话!唉,可怜这么好的丫头啊!

好像听到了老掌柜的话,阿音感激地弯了嘴角,双掌合十朝前面拜了一下,然后小心地把钱放进怀里。店里有好心的小二把阿音送到了门外,看着她走了好远,才一脸叹息地摇摇头回来。

“赵掌柜的,你个平日里尽抠抠索索的,竟给那姑娘好些工钱?”一位好客来的常客疑问道,“箫声倒不差,可那钱够您雇两个比她还强的人了,京城里靠吹箫吃饭的酸秀才可不少哇!”

“你知道什么?”老掌柜邹着眉头捋一捋长须,摇了摇头,连叹了几口气也没说出个原委。旁边有想听故事的,无聊的伸长了脖子,竖直了耳朵,心急地跟猫挠的似的。老掌柜见状,反正这些陈年旧事路人皆知,说说也无妨。

老掌柜的坐在长登上,睁开一双不算清明的眼睛,扫视了一周,“有谁还记得前朝孟太师?”

旁边立马有人应声,“是不是因为谋逆之罪被先新帝抄家的孟古芳孟太师?”

又有人在一旁咐喝,“对了对了,好像是八年前。”

老掌柜点点头,“”

“那孩子便是阿音?”

老掌柜的眼睛仿佛浑浊了起来,“是啊!那孩子据说生来有病,目不能视,口不能言,耳不能听,大家都劝孟秀才别养那孩子,可他就是不听!花光所有人情,借了一屁股债给那孩子治伤。伤好以后,孟秀才就认了她当闺女。为了还债,来我这儿吹箫赚两个子儿,说来也怪,孟秀才从那以后再也不喝酒了!只可惜,半年前去世了!阿音就替她爹来我这继续吹萧。”

听完大家都恍然大悟一般,有人唏嘘不已,有人却无所感。35xs

“那阿音怎么习得吹箫呢?”

“怎么习得?若是成天练日日练年年练,怎么不成?”老掌柜瞪了那人一眼,“阿音是个好孩子,家里还有几个半大的孩子,她宁可自己不吃,也要给那几个孩子吃…”

赵掌柜的忽然想起什么,眼睛一瞪,胡子一吹,“你们都知晓了,可谁要是敢欺负人家没爹,别怪我老赵不讲情面!”赵掌柜的在燕京城凭着信誉做生意几十年了,树大叶盛的,认识的人多,门路也多。他的话,一般人几分薄面还是要给的。

众人赔笑道,“是是是,哪能啊!” 响午时分,西楚燕京城内的各家饭馆酒肆基本上座无虚席,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叫卖声,呼朋唤友声,声声不绝。唯那“好客来”店里不像外面那般吵杂。

一双素手,一支竹箫,一把简椅,青布棉衣,墨发用布条简单地束于脑后;眼前女子不过十七八岁模样,素手轻点,从箫中传出一阵又一阵如泣如诉的箫声,内行人一听便知其功底扎实深厚;女子五官清秀,脸庞透白,身形消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