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70 草莽(2/3)

远的空地上。

这头就地老虎打了个滚爬起来,随即与不远处的林旭一人一兽四目相对。见此情景,林旭不由得露出苦笑,看来自己的运气还真不是一般的背啊!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跟这种全无灵智的野兽是没道理好讲的,林旭抽出了插在腰间,掩人耳目的斧头,他双手握住斧柄,准备与这头目露凶光的大老虎来个近距离接触。

正当此时,忽闻坡上传来一声洪亮的断喝,说道:

“呔,你这畜生还敢伤人。”

“嗖!”

话音未落,举起斧头作势要与老虎拼命的林旭,只听得一声弓弦回弹的低沉嗡嗡声,以及比起适才更为清脆响亮的利器破空声响。

这时,由山坡上射来的这一箭势大力沉,正中了猛虎的后颈位置。随即,林旭就看见两寸多的铁制箭头从老虎的咽喉下方透出,铁器的寒光映着鲜血淋漓而下。

这头体重少说也有五、六百斤重的大老虎,毛色斑斓的身躯摇晃了两下,踉跄着发出一声哀号倒地而死。

见状,林旭松了一口气,跟着转头向山坡望去。只见草木一阵晃动,一名身穿着豹皮袍,手持双股铁叉,斜背着箭壶的壮汉出现在眼前。

“多谢英雄相救。”

见状,林旭立刻向这位猎人模样的大汉致谢,这倒不是虚情假意,而是这个化身当真被对方救了“一命”。

为了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避免在别人地盘里惹出些不必要的麻烦来,林旭派出的众多化身没有附加多余神力,因此化身的战力只相当于比较精锐的凡人士兵。若是这头大老虎不死,没有合适兵器的林旭跟它拼个两败俱伤也是极有可能的。

闻声,这名壮汉对着林旭嘿嘿一笑,他抬手摸着额头,说道:

“对不住咧!俺刚才把这畜生撵得太急了,差点伤到大哥你,怎么样?没事吧?”

礼节性地寒暄了几句,林旭说道:

“这位兄弟,看样子你好像不是本地人吧?”

“哈哈哈哈,俺是从大山那边追着这头大老虎过来的,俺老家离这得有一天的脚程。”

据说在三国时代,武将典韦就曾干下了逐虎过涧的事迹,这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壮举被人称颂流传千古。今日林旭撞见的这位猛人也能把一头老虎撵得满山乱窜,瞧他这副架势少说也追逐了大半天功夫,再加上不俗的箭术,武勇想必不下于那位号称“古之恶来”的典韦。

想到了这里,林旭的心中微微一动,心血来潮对普通人的意义不大,对林旭却是很有指导作用的。他马上耗费了化身中存量不多的神力开启天目,来窥探这个淳朴年轻猎人。

凡人有所谓人身上有三把火的说法,其实这火不是真正的火焰,而是在人的两肩和头顶三处,各有一道灵光腾起,其状如火焰。

多数人身上的灵光仅有烛火大小,并且摇曳不定,无法形成固定形态,只有少数另类人物才能通过后天的修行显出灵光的真实形态。

举例来说,佛门弟子讲究静中生慧,当慧光悬浮在高僧大德头顶上,远观犹如一道达数尺的白色光焰。若是火候更深一些的话,这道光焰就会形成如一轮皎洁圆月的清晰光轮,可以称之为“头光”。俗世间的儒者研读道德典章能够达到知行合一,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养浩然之气于己身的精神境界,那么同样能在他们的头上看到三尺明光。

可以这样来说,光焰高低是代表了一个人心性和智慧的外在标示,术士们的望气之术用来看人时,重点看的就是顶上三光和身形气度。

当林旭开启天目之后,骤然被前方的强光刺痛了眼睛,他不禁手捂着眼睛,语气惊诧地说道:

“五彩霞光?”

诚然,真龙紫气是天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