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441章 封王释兵权(3/3)

一道天然地理分界线。

西迁的游牧部族,往往也很难再回来。

远的匈奴,近的突厥可萨部等。

他们越过这些荒漠戈壁、高原、丘陵地带,去了里海低地或是黑海平原后,便再也不愿意回来了。

而当西域不能统一的时候,他们也很难经过别的版块,到哈萨克丘陵,或是里海低地转场过冬等。

大唐如今便是以夷播海为西界,夷播海东南地区的七河流域,就成了大唐在西域的核心,不过因为七河流域缺少足够的险阻,尤其是三角洲平原上一马平川,且沼泽、湖泊遍地,拥有大小几千个湖泊,这就使的朝廷一面要利用开发巨大肥沃的湖口三角洲平原,一面又还得在靠近天山的山脚险要处构建军事防御网。

碎叶、伊丽、清海这些传统的军镇,不断加固,一方面,朝廷加大往湖口三角洲平原的移民和分封。

秦理所获的乌孙州世封都督,乌孙州,便就在夷播海西南角上,条件不如东南的伊丽河口三角洲,但也还算不错。

朝廷在此设乌孙州,世封给秦理,也是把这块不算很肥但也不算瘦的地盘划给一位信的过,且有能力开发的功臣,让封臣投资开发。

这里恰处于朝廷计划修建的环夷播海烽台驿站的线路上,往南则是碎叶河,乌孙州地理位置比较重要,且有不错的发展潜力。

南北百里,东西三百里的乌孙州,地盘还是非常大的。

不过相比起占地起码八千平方公里的伊丽河三角洲,就不值一提了,朝廷把最大的三角洲控制在手,把最肥沃的伊丽河谷、碎叶河谷控制在手,周边环湖临河的一些大小绿洲、丘陵、高地拿出来封赏给大唐的功臣、边疆将士们,可谓是既显示了朝廷的大方,也让他们成为朝廷西域核心要地的屏障。

就如朝廷在热海北面,碎叶镇东北,伊丽城西南又增建了一个背依天山的新核心军镇赤土镇。

赤土城是曾经乌孙国的汗庭,不过历史上那座赤土城在热海的南面,并不在这个位置,这个位置是后世中亚第一大城阿拉木图所在。

朝廷选中这个位置,就是他处于碎叶、伊丽和夷播海三角洲这个三角的底边中心,同时这个位置也是伊丽河支流的肥沃绿洲中,这里既有绿洲之肥沃,更有天山之险要,北面夷播海南面热海,东面伊丽河,西面碎叶河。

既当交通要冲,又据湖山之险,这座赤土镇,甚至在军事上要远超伊丽和碎叶,即将成为北庭的新首府。

而最肥沃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反而不会设立一个新的大军镇,只是将设立西域最大的军屯以及移民屯垦区,西大荒农场,这里会凭借着丰富的河水资源等,建立起足够保障整个西域发展的农业区。

而据说,选择在西域夷播海边受封一块世封地,也是秦理自己的决定。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