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八章 千古第一风流人(2/4)

的刀谱还不仅如此,角鹰山摘星阁中的名家刀谱也有不少,他就曾翻阅到了一本名为《飞刀术》的刀法秘籍。大体的关键所在,还是在出刀前,往刀柄上缠上绳子或是铁链这类质地坚硬的绳索,能够在用刀者将手中刀飞出去后,还能及时地收掠回来。

这本名为飞刀术的刀谱,虽说是飞刀,实际上却是取了一个“巧”字来飞的。只不过孙骆涯看重的不是这刀该如何飞,他看重的主要还是刀谱中记载的其中一式名为“飞燕还巢”的收刀术。

这一招简称“燕返”的收刀术,孙骆涯就曾特地跑去问了万事通。虽说万事通是个不会武功的普通人,可他的眼界确实是高。

事实上这种问题去问孙希平才是最合适的,毕竟人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武道宗师。况且江湖阅历也丝毫不差,见过的武功路子也不少。

只不过对于请教拳法以外的武功,孙骆涯还不会傻傻地去问孙希平,因为以孙希平的脾性,若是他问了有关拳法以外的问题,那保不齐这本飞刀术的刀谱,会被孙希平给贬低的一文不值。结果到最后一点东西都问不出来,反倒要听他胡乱吹嘘自己的拳法如何了得。

孙骆涯可不想白走一遭。万事通混迹江湖近百年,而且以往的江湖宗师榜的榜单都是他亲自查阅情报所写,就连点评也是直至要害,一语中的,这份眼界也是极为难得的。

结果万事通就告诉孙骆涯,他说飞刀术中的那一记“燕返”,与枪术中的回马枪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最早的时候枪术中的回马枪只是作为收枪术的一种,可后来被一名枪法宗师改良后,由收枪改为了回枪,这就有了回马枪这一出其不意的一击,足可将诱敌深入的敌人一枪刺死。

而飞刀术中的燕返,正是在出刀者将手中长刀飞杀出去后,利用捆绑在刀柄上的绳索将长刀回掠,并可借助长刀上的绳索从而将三尺长刀的短距离作战,变作为由绳索长度来控制的远距离作战。

飞燕还巢,飞走了还会回来。

道理浅显易懂。

孙骆涯看中的就是飞刀术中这一出其不意的一刀回掠之术。

之所以孙骆涯只拣选飞刀术中的这一收刀法,那是因为飞刀术的刀谱实在过于低劣,可以说是底层的武夫才会使用的刀谱。

要知道,只要是登堂入室的武夫,在达到了四境的层次以后,自身对气机的感应就会特别敏感,孙希平就曾与孙骆涯提起过,说是这世上的飞剑取人头颅是真正存在的,只不过这飞剑在飞离手中后如何能听从你的指挥,就如同在手中一样呢?

孙希平解释说,四境以上的武夫都可以用气机来御物。御剑飞行,只需自己体内的气机磅礴到可以支撑一个人的重量,即可御剑在天上飞行。而飞剑取人头颅的本事,归根结底还是殊途同归,对气机的掌握极其看重。

一旦你在御剑飞行的途中,体内气机一滞,使得自身与外界的气机连贯被中途打断,那么这柄由你掌控的飞剑,就会失去控制,如同死物一样,凭空坠落。

为何这世上能御剑飞行的剑仙人物那般稀少?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体内拥有气机不够磅礴的缘故。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一些个明明只要再修炼个几十年,等到体内气机浑厚之后,就可真正御剑飞行两万里的大剑仙了。

可这些人就是耐不住性子,早早的御剑飞行,绝大部分人都是在离地百丈后,体内的气机受到高空的气压排斥,令体内的气机突然一滞,这才从高空坠落致死。

大唐王朝每年光是摔死的年轻剑仙,就有不下数百人。

当然了,这要是放在盛产剑客的大宋王朝那座江湖来说,每年光是从离地百丈的高空摔死的剑仙数量,就要比大唐王朝的这座江湖要多上个好几倍不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