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1章 传位(1/2)
他终究是死在了自己的前头。
殖民信度二十年,那位信度的无冕之王,那位威镇波斯湾、天竺海和红海的男人,那位让战无不胜的大食鹰旗也不得不退避三舍的男人,才刚过知命之年,就突然走了。
“朕欠他一个王爵,欠他一个宰相之位。”
相比起他来,长孙贤妃的兄弟长孙无忌当宰相比他轻松的多,但才能确实不如他。
“异姓不得封王,非罗而王,诸侯共讨之,这可是大秦国策,圣人亲自定下的。”曹化淳道。
自皇帝二十年前改革军制,变三衙为军区,化府兵为受封骑士,以讲武堂和三十六镇军区做为养将寄禄、军官升资序列后,大秦已经从前期的全面扩张,四面出击到全力转向内部安稳消化。
当年三皇盟约,定下永久的停战友好协议,大秦与波斯和罗马这两大西方帝国划定了边界后,此后便再没有大规模的对外用兵。
开元十八年,灭东瀛后,此后朝廷用兵最多的也就是在中南半岛,但再没有十万以上规模的征讨,基本上是由西南边道小规模的开拓用兵,主要是封侯和骑士们,还有许多边疆守捉城的雇佣军、长征健儿、志愿子弟等为主。
这其实已经是殖民模式了。
二十年来,中南半岛上的骠国、真腊、扶南等大国,基本上被一点点的蚕食击破,虽然还有不少零星的反抗,可是大秦在那边建立了无数的殖民据点,尤其是沿海一带,依靠海上贸易,遍地的商港码头。
土人也只能退入那些丛林里反抗。
殖民的潮掀起,连昆仑海等海中群岛,如今都有许许多多的大秦殖民地。
在天竺大陆,一东一西,秦人也用了二十年时间,打开了两条大通道,建立了两个殖民地,一是李世民的信度道,一个则是自吐蕃沿雅鲁藏布江南下打通的那条入海通道。
天竺北方称雄的戒帝国国王,联合了天竺南面高原上的王国,与秦军打了二十年,可秦军依借海上优势,以及牢固的殖民地堡垒要塞,硬生生的站稳了脚,并最终巩固了下来。
在信度在也门在索马里,在中南半岛,这些离中原万里之遥的地方,遍地都是秦人的殖民地。
虽然这些殖民地暂时还没能如朝鲜半岛、东瀛列岛、西域诸地一样,被朝廷完全控制,并成功汉化,但是现在秦人在那边已经牢牢立足,虽然殖民地的秦人少,土人多,还有许多土人依然在顽强的反抗着,可大秦对于他们,那就是降维打击,这些散沙一样的土蛮,根本无法威胁到秦人的殖民统治。
近几年,在皇帝的要求下,朝廷各地殖民地开始由原来的强力镇压围剿,转为招抚羁,对于那些愿意附从配合的土人,朝廷也愿意给他们一些甜头好处,甚至授他们一些散阶,给他们一些实质的好处。
甚至划给他们一些山区等暂时难以控制的地区,让他们自治。
这一招,有效的分化瓦解了许多土人的敌意和斗志,流血不断的冲突与叛乱,开始减少。
通过贸易、封赏等手段,现在许多土人首领都过上了安稳甚至是富裕、奢侈的子,已经不愿意再跟大秦对抗了。
“李世民对帝国是有功的,是他开启了大秦的海外殖民之路。”皇帝道。
“圣人对李世民也是很恩赏的,赐封他为信度国公,还赐他入凌烟阁。”
休息一阵,又走一阵。
一层层楼阁走过,每一层里那栩栩如生的功臣像立在那里,就如同是老友在跟他打招呼,皇帝脑子闪过与他们相处的那些记忆。
人老了,便总回忆了。
登上最高一层,这里供奉的是故太师、追赠河南郡王的那加国公、天策上将军、上柱国、枢密院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开国佐命功臣元勋张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