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越是黑暗时刻,越要坚持下去!(2/4)
何傍妆台,且向百花头上开。”
写完之后,唐逸仔细审视一遍,发现没有任何遗漏之后,这才将四首行酒令写到卷面上。不得不说,第一道题目没有任何限制,任凭考生随意发挥。
到了第二道题目则是设置一些条条框框,到了第三道题目更是每一句都是陷阱,难度可谓是层层叠加。
答完第三道题目,考试的时间已是过去近乎三分之二的时间,坐在案上的张延玉忽而站了起来,旁边几位有些疲乏的考官精神立马一抖擞,大声咳嗽一下,似乎在警告个别考生不要有小动作。
若是在主考官亲自督查的考场出现小抄、舞弊、抄袭的现象,那他们今后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就在他们紧张之际,却见主考官脸色阴沉径直的向着“天字一号”的号舍走去,几位考官心里咯噔一下,不会真的有不长眼的考生作弊吧?
他们急忙来到“天字一号”这边,随着他们靠近这个位置,看了看号舍里边考生的考卷之后,神色立马就愣住了,皆是露出意外的神色。
想不到竟然有考生已经答完了第三道的题目,但这不是令考官们惊讶的主要原因,而是号舍里边的考生,此时已经在做第四道题目,只见考生在题目看了一下,便开始挥毫泼墨,看得考官一个个瞠目结舌,他们目光不由得看向主考官张延玉,后者也是一副惊讶的表情。
这第四道诗题为《一叶落而天下秋》,要求写出一首七言绝句的闺怨诗。
闺怨诗属于古典诗歌,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这是很独特的门类,大致说来,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因为女人本身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感情细腻,容易入诗,加上些幽怨,就更让有哀怜了。
然而,这是在考场当中,时间便是考生的生命,要让这些考生突然模仿女人的口气写闺怨诗……
这出题人不可谓是不大但,毕竟这是在科考,如此严肃的考试,出题人却是峰回路转,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无疑是令考生们犯难。
但这其中却是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陷阱,七言绝句的闺怨诗虽然会令考生犯难,但还不至于没有头绪,反倒是《一叶落而天下秋》这一主题,可谓是难上加难,几位考官自认为,若是他们做到这一题目,可能也要选择放弃了。
但眼前这位“天字一号”的学生却是没有任何迟疑,当他看到题目时没有一丝的犯难情绪,脸上更是冷静无波,坚毅的脸上则是露出淡淡愉悦的笑容。
只见考生徐徐写到,寒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张延玉细细品味唐逸这一首诗词,心里边竟忍不住惊叹一声好诗。
唐逸这一首诗描绘的是主人公独居的冷清孤寂,扣信诗题要求的“闺怨诗”。
后两句用情景交融手法,描绘了一幅天寒岁暮、冬衣未成、秋霜欲下、征夫未归的孤冷画面,孤寂凉情直入人心,千般滋味涌上心头。全诗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
笔法含蓄,言简意丰,一“知”一“冷”,尽显女子内心之凄凉,孤寂之“怨”。
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
“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互辉映,又暗示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夭下秋”。
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张延玉心里微微唏嘘,天寒岁暮,征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