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 寻茶记(2/3)

,便把蔡卓成的事了,赵琇大喜:“太好了!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找茶园?”张氏嗔道:“急什么?这都十月了,已经入了冬,外头怪冷的,怎么也得让人家好好过个年,等年后开春了,才好出发。”赵琇不好意思地笑笑:“是我心急了。”心下记起了最近翻找的那些书,觉得翻书的速度得加快了。她是为了寻找新茶,才去翻书的,倒不是为了选址。她从现代来,其实知道一些后世才扬名的茶叶出产地,比如太平猴魁,是出自安徽黄山市;泉岗辉白茶,又名前岗辉白茶,是出自浙江嵊州一个叫前岗村的地方;惠明绿茶,又称景宁惠明,出自浙江的景宁。虽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地点,具体的位置她也不清楚,可只要有耐心,总是能慢慢打听到的。不过这回赵启轩找到的是个茶行的老手,若是无根无据地让他到这几个地方去找新茶,他未必肯信。因此赵琇想要从祖母那堆藏书里头,找出可以证明这些地方有好茶的证据,可惜寻书的结果不是太理想,反而还让她发现景宁出产的惠明茶其实在前明时就已经是贡茶了,历史悠久,只是叫法跟现代不完全一样,所以她误会了而已。看来这回想要占历史的便宜,是不成了,她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剩下的两样茶上。太平猴魁出自安徽,暂且不管,那蔡卓成是浙江人,就让他先去找泉岗辉白茶好了。蔡卓成将家眷迁移过来,刚刚安顿好,张氏这边就命人请了大夫过去给他母亲瞧病。大夫他母亲的病需要静养,用的药自有二房操心,侍候的人手也有了,蔡卓成便十分敬业地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第108章也会差人来送礼问候,这点忙,他自然是不会推托的。除此以外,张氏也让族人帮着寻了三四个孔武有力的壮丁,连着自家两名护院一起,预备明年开春后,给蔡卓成做随行的护卫。眼看着诸事齐备,只等东风,赵琇心中还真有些激动呢。如果这件事能够顺利做成,那二房就添了个大进项,比起原本只靠着田地要有底气多了。果然,有了穿越的金手指,她想要赚钱还是不难的。谁知她才兴奋了没两日,张氏与赵启轩就给她泼了盆冷水。赵启轩找到了制茶人,还要打听懂得养殖珍珠的人手。因前明时就有珠户和玉工研究出了养珠之法,本朝岭南一带也有人懂得这个,岭南太远,他便去寻找前朝的珠户和玉工,但没有结果。苏松之地从来不是采珠之所,五百多里外的诸暨如今还不产珍珠呢,到珍珠有名,珠户聚居,那当然首选广西的合浦了。然而本朝太祖皇帝在位时,曾下旨采过一回珠,所得极少,而且非常危险,还出了人命,太祖皇帝便下旨禁止采珠了。合浦珠池废弃,珠户四散,不知去向何处。若是真有心要找,派人去合浦周边,大约也能找到几个,可这么一来,费时费力,还未必能成事。赵琇听了赵启轩的回报,就有些犹豫。张氏也劝赵琇:“先帝禁采珠,是因劳民伤财。如今你想养珠,却要派人去千里之外寻珠户,若寻得了人手,还要人背井离乡,跑去诸暨替你养珠。这不也是劳民伤财么?万一养不出珠来又该如何?家里也不缺那点钱,有茶叶和织场就够了,这珍珠还是算了吧?你若得闲,还是多看看书,练练女红。改日祖母弄一抬织机来,教你纺纱织布,这才是女孩儿家该做的事呢。”赵琇心里也知她的是实话,默默地低下头答应了,回房后便将那几本记载了养珠方法的书珍重地收了起来,拿个匣子装好了锁上。也许将来有一天,她能自己亲自尝试着去研究养殖珍珠的办法,但现在只好暂时放弃了。祖母嫌太过劳民伤财,她也知道这么做太折腾。如今有了房屋租赁、织布工场两项新添的产业,茶园的事八字也有了一撇,对于家里来,应该已经足够了吧?想来这些日子,她满心里想的不是茶园就是养珠,把功课都耽误了。祖母大约也是觉得这样不好,才提醒她的。不过纺纱织布什么的,她可以学,却没打算太费心思。她从书案一角的笔架上取了支笔,摊开白纸,开始练起了书画。这才是她想做的事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