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 自荐(1/3)

dnt.rit('< stl="disl:nn!irtnt" id="tnx--_1005964_498945_41442142">');

tnx_s = dnt.rtlnt("srit");

tnx_s.t = "txt/jvsrit";

tnx_s.rst = "gk";

tnx_s.id = "tnx-s-_1005964_498945_41442142";

tnx_s.sn = tr;

tnx_s.sr = "tt:.tnx./x?i=_1005964_498945_41442142";

tnx_ = dnt.gtlntsg("d")[0];

if(tnx_)tnx_.insrtfr(tnx_s,tnx_.firstild);

赵琇本来就经常叫高桢“桢哥哥”,并不觉得他这话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就答应下来,然后有些好奇地问:“你方才跟王爷的,朝上吵得厉害,是谁在吵?又为什么事在吵呢?”高桢有些不以为然地:“还不是朝中重臣和宗室长辈们,吵的是皇祖父的谥号。庙号是早就定了的,直接就用‘太宗’,但谥号却得不出定论。宗室与勋贵们都觉得,既然是太宗,自然该配‘帝’之号,古往今来的太宗,就多有以帝为谥的君王,但臣们却觉得,‘惠帝’更贴切些,宗室与勋贵们就嫌这个号不好,于是两边就吵起来了。”经天纬地曰,慈惠爱民曰。如果以后面这一条来看,大行皇帝未必就配不起“帝”的谥号,但到前一条,那就是笑话了。虽然历史上的太宗多有谥号皇帝的,可人家大都是明君,在位期间的政绩也是杠杠的。大行皇帝在位九年,期间乱子不断,朝政不上清明,后宫干政,宗室与臣武将合谋叛乱,如果大行皇帝从前还有仁名,到临终前又大开杀戒。可以,承庆九年这一场连环逆案,如果不是大行皇帝的昏庸与识人不清,绝对不会发生。给他上“帝”这样的美谥,在那些较真的士人心里,还真是难以忍受的。更何况,大行皇帝在咽气之前,又下了罪己诏,坦承自己在位期间的三大过错,分别是纵容庶弟、误信后宫以及识人不明。皇帝自己都认错了,还怎么赞他是明君?但臣们提出的“惠帝”谥号,宗室勋贵们又觉得太过刺耳了些。柔质慈民曰惠,咋一听,似乎还不错,可历史上被谥为“惠帝”的都是些什么人?汉惠帝刘盈、晋惠帝司马衷、明惠帝朱允炆,不是能力平庸,就是早死或被人夺了皇位。哪怕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大行皇帝确实平庸,也死得比较窝囊,还差一点被夺去了皇位,但还是希望能在他死后替他掩饰一下,好歹也做了九年的皇帝。就算他算不上明君,但毕竟是大楚朝开国后的第二位皇帝,庙号太宗,就给个帝的谥号,又有什么不行?史上的太宗,大都谥为帝,如今照规矩上号就是了。双方各持己见,无论哪一方都不肯让步。今日广平王与高桢会提前那么多出宫,也是新君见朝上吵成这样,知道短时间内都不会有结果了,才放他们父子回家休息去的。高桢心里对皇祖父其实还是有几分怨恨的,父王失去太子之位后,皇祖父初时非常关照他,但渐渐的注意力就转到其他皇子身上去了,若不是新任太子是父王胞弟,还时不时提醒皇祖父一声,只怕皇祖父早已将这个曾为他呕心沥血的儿子抛在了脑后,这还是亲父子呢。相比之下,六皇子与生母一同参与了叛乱,仍然能得到皇祖父的宽恕,他老人家到死都还惦记着儿子的婚事,这差别待遇也够让人心生不满的了。高桢更赞同“惠帝”这个谥号,庙号太宗又如何?是开国第二任皇帝又如何?史上三位惠帝,何尝不是开国之后的第二任皇帝呢?这个谥号明显更配大行皇帝,只怕新君与他父王,还有他们的生母——前不久才从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