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四章 丝巾(三)(2/4)

们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在本案中杀人犯的标志不是丝巾,而是丝巾结。本案在法庭不公开审理,原因也是因为丝巾结。为了避免杀人犯杀人的原因是为了出名,本案对外公布时隐去了康夫的名字。

不说公众,除了直接办案者之外,没有人知道丝巾结是怎么打的。梁袭也不知道,约翰曾经打电话询问自己在利物浦刑侦部门的熟人,熟人告诉约翰,他也不知道,上面有命令,禁止讨论丝巾。

说到这里,梁袭一拍掌:“我知道了。”

波比:“凶手?”

梁袭:“不,是凶手的目标:戴尔。前线警务部助理总监戴尔,原利物浦警局最高长官。戴尔在伦敦上任时,我随便了解了戴尔的履历,我记得17年前他应该是利物浦刑侦部门的老大。四个月前康夫出狱,三个多月前戴尔到伦敦上任,康夫跟着来了。”

这个案子保密性较强,虽然约翰挺关注本案,但信息有限,梁袭对案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梁袭问约翰:康夫是连环杀手吗?约翰的回答是:信息太少,无法判断。但法庭能判定康夫杀害妻子,说明警方提供了铁证。

康夫一直不认罪,加之疑罪从无的原则,如果没有过硬的证据,法庭不会判康夫谋杀罪成立。

傍晚六点,贝克联系梁袭:“前线警务部办公室监督本案调查过程。戴尔要求警察在伦敦寻找一个叫康夫的利物浦人。”贝克告诉梁袭,戴尔亲自去看了三具尸体,很专注的研究丝巾的照片,然后才下令寻找康夫。

内务部似乎闻到了什么味道,派遣了警探监督和协助戴尔监督办案。

……

这两天波比一直和梁袭混,他开始学习信息分类和分析。梁袭日常不用这一套,但是本案牵扯的人和事非常广,他大脑处理不了这么多信息,只能搬出老约翰用的写字板,就人物关系,时间,地点等进行分类。再对每条信息进行多重推测。

比如去公司上班,早上七点出发,八点到达公司。推理出使用的交通工具,乘坐地铁的时间刚刚好。同时列出打车的可能,和乘坐公交车的不可能。从这些信息可以推理出在这一个小时内能额外做多少事,什么事。

这信息也许有用,也许没用,列出来,放在那里。当后续的信息与之发生关联或者矛盾时,能很快到找到矛盾点进行分析。

就在婶婶失踪当天下午两点左右,警方找到了康夫。

康夫在入狱之前是一名股票经纪人,经济情况不错。坐牢17年出来后,他所持有的股票平均升值10倍左右。康夫虽不是富翁,但数百万英镑还是有的。

康夫在利物浦购买了一辆房车。三个半月前,康夫一路开车到达伦敦。房车就停在肯德公园的营地管理处,这里收纳全国各地开房车来伦敦旅游的游客。当然,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根据营地管理员说,康夫三个半月之前到达营地后,就再也没有动过房车。康夫在二手市场买了一辆皮卡,日常康夫住在房车内,经常开皮卡外出。康夫和管理员说,他准备在伦敦定居,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房子。管理员曾经帮他介绍过房子,两人一起去看了房子,可惜最终房主要价太高没有达成交易。

康夫被拘押之后,戴尔亲自审问了康夫。贝克在观审处看了整个审问过程。戴尔情绪有些激动,努力压制火气。康夫明显淡定的多,一直说自己是被冤枉的。还说戴尔依靠冤枉他成功成为利物浦警局助理总监,最后接任总监。现在戴尔不到五十岁就成为伦敦警察厅最重要部门,前线警务部的助理总监,迟早戴尔会成为警察厅总监。

面对康夫的嘲讽,戴尔一直在压制心中的怒火,质问康夫,杀那些人是不是为了报复自己当年抓他?康夫表示自己和三具尸体无关。他说出狱后想换个新环境生活,觉得伦敦不错,于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