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 农业大问题(1/2)

林云和徐慧走进农贸市场,周围都是人,商贩们把自己的商品摆放在蓝色铁制箱柜上大声吆喝以吸引来往行人。

这箱柜就是当地政府特意为商贩们准备,不过现在卖东西的人很多,不少商贩没抢到箱柜就随便找个地方。

林云知道,这个露天农贸市场很快就成为一个封闭式的菜市场,赶集这种古老的贩卖方式会被职业菜贩所取代,那时人们每天都能在菜市场里买到想要的蔬菜和肉类。

很方便是吧,可浓浓的乡土集市也渐渐没了踪影,再过十年,只有在远离城市的乡村才能体会到赶集的乐趣。

大规模城市化让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可有些传统也必将失去。

好吧,此时不是怀念过往的时候,林云今天的任务很重,要买很多东西呢!

其实以前每年三十儿早上都是林学东来买年货,今年孙秀芳让林云和徐慧一起过来,算起来也是对徐慧的认可。

在孙秀芳眼里,徐慧就是她未来的儿媳妇,这也就是新时代,林云要考大学,如果放在二十多年前,十七岁都有孩子了,林云的太爷,也就是那位吹糖人的“商人”,十六岁就有了儿子,比林云还小呢。

“先买……猪肉吧!”

刚走进农贸市场,林云就准备掏钱买年货了,却被徐慧拦下。

“等一会儿,货比三家,万一里面的便宜呢?”

林云心里咯噔一下,完了,徐慧又开启逛街模式。

还能怎么办?跟着吧!

其实对林云来说,逛菜市场可比逛大商场快乐多了,逛商场是真累,逛菜市场嘛,真不错。

林云最喜欢就是卖肉的地方了,刚宰的猪放在案板上,旁边是猪下水,还有灌的血肠,看着就有食欲。

卖猪肉的多,牛羊肉摊也不少,挂着羊头和牛头,林云真想买回去一个炖着吃。

还有鱼,一个买冻带鱼的摊子前围了不少人,一块二一斤,不算贵,不少人都抢着买。

在九十年代初,带鱼算是稀罕货,需要从南方运过来,路途遥远,只有冬天才能买到,另外还有被冻成一坨坨冰块的虾爬子和墨斗鱼,都是只有冬天才能吃到,夏天在北方是买不到的。

海鱼不多,但河鱼不少,两三斤一条的鲢鱼、草鱼和鲤鱼随处可见,这些鱼完全是纯野生,直接从河里捞上来拿过来卖。

其实在这个年代,不管是海鱼还是河鱼几乎都是纯野生,没有养殖的,此时国家的近海有四大渔场,舟山渔场、渤海湾渔场、北部湾渔场以及南海渔场,四大渔场为国人提供着鱼类食物。

但二十年后,四大渔场名存实亡,那时近海野生鱼已经很少很少了,基本上都被国人吃光。

当然,没有野生鱼还有养殖鱼,渔民在海里围起一片片养殖场,每天依旧有源源不断的鱼类供应到全国各地,对于一个吃货民族来说,永远不缺新鲜的食材。

市场中肉类食物真不缺,就是价格有点贵,猪肉是一块九一斤,牛羊肉更贵,基本上是在两块到两块一之间,肉类价格整体上比去年要上涨百分之十左右。

相比较丰富的肉类,蔬菜就少了很多,也就是萝卜、白菜、土豆和菠菜这几种,对了,卖酸菜也不少。

没办法,这时期农业生产水平还不行,首先是农作物产量不高,倒不是说农民不干活,恰恰相反,华国的农民是最勤劳的人,他们绝对不会让手里的一分土地荒废,只是因为没有好的化肥。

化肥自然也分好坏,人畜粪肥很好,种出来的蔬菜放在二十年后就是有机菜,价格比其他菜至少贵一倍,但在九十年代初,人们不缺有机菜,有机菜再好吃也不够吃。

有机肥只能让农作物长得好,不能让农作物长得多,要想增产,只能用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