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30章 重型动力研究所(3/4)

度,我们起步已经晚了很多,再不加大资金投入,万道超车无从谈起。”

年海红脑袋懵懵的,说,“全国一年的科研经费也没有这么多……”

“我们是民企,刚才成贵也说了,春风科学院也要打造造血功能。”姚远笑道,“投入多少,以后都是能够收回来的,时间问题罢了。”

他的目光在两种燃气轮机的资料上来回切换,沉思片刻,道,“我有个想法,你们给参考参考。我看干脆这样,成立一个重型动力研究所,把gt25000、lm2500、大马力车用柴油发动机三个项目放进去进行独立的经费管理,再成立一个车用燃气轮机项目,四个重点项目可以撑起一个研究所了。做一个科研规划出来,把所有的重型动力装置都囊括进去。”

詹成贵就知道姚远要想办法花钱了,他每一次到春风科学院都会当场拍板决定若干项目的立项,所以科学家们都盼着他去视察,这一次也不例外。

当初姚远说过,什么时候春风科学院每年能花掉100亿华夏币研究经费了,春风科学院也就可以比肩世界最好的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了。

他的算法简单粗暴,但却一针见血。

姚远把安怀弄过来的目的就是要整合集团的供应链,春风科学院也不例外,对经费进行统一的管理,尽可能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到真正的地方上。

此时,年海红才完全回过神来,正色道,“小姚,春风科学院才是春风集团的核心资产吧?南方实业、远大集团等等,这些都是排在春风科学院后面的?”

“是的,春风科学院是唯一核心资产。”

姚远的意思很明确了,其他企业就算全部消失了,春风集团也不会垮掉,而且会在短时间内再一次发展起来,因为有春风科学院这么个裂变器。

在这个年代,重视技术的企业家少之又少,像海尔公司张敏这一类敢公开砸掉质量差的冰箱的,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而如同姚远这般高度重视技术,把大把的利润扔进春风科学院里,而不是用于企业扩展扩产,全国仅此一位。

许多企业赚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进行扩张,这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钱,开发技术不但需要投入重金,而且短期之内看不到利润,在供小于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家们是没有动力去开发新技术的。

年海红深刻感受到了姚远发展技术的决心和魄力,而春风科学院的重要性,使得他不得不说道,“小姚,春风科学院这么重要,是不是换一个更合适的人来管理,我这半辈子都在国营厂里工作,恐怕……”

“年叔,这个事您就不要推辞了,我相信您。”姚远摆手说,态度很坚决,不容反驳。

“年叔,您是我国内燃机领域工艺管理的大师,您来管理春风科学院是再合适不过的。反而是我,缺乏管理大型机构的经验,实在是力不从心。年叔,您别推辞了。”詹成贵说。

年海红不推辞了,而且有这么好一个平台,是他梦寐以求的。对科研人员来说,五十多岁厚积薄发的薄发阶段,姚远说这个年纪正是干事业的时候,这个话不仅仅是开玩笑的,而是有事实依据的。

年海红的长处在于技术管理,他担任济柴动力厂车间主任的时候,济柴动力厂的产品质量上了一层楼,就在于他在生产工艺管理这块是有非常深的研究的。

让他来管理春风科学院,詹成贵这位正在成长的小牛专心搞科研,可谓是绝配。

姚远说,“年叔,重型动力研究所您亲自挂帅兼任,成贵担任总工程师,从各个研究所抽出人手来。济柴动力厂这边,年叔您还得继续当厂长,等集团把接任者选出来之后你再正式离任。”

二人点头。

姚远又说,“既然已经把摊子铺开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