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78、研究生小型讨论课(求全订)(2/3)

老爷笑道。

收买这些著名新闻评论员的钱不是一笔小数目,不过为了他姑爷的清誉,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而相比较这点钱,白贵这段时间为他出谋划策,赚得更多。

“岳丈深谋远虑,殚见洽闻,小婿心服口服。”

“来,小婿为您夹菜。”

白贵捧道。

白老爷是进士出身,又曾是官场的老油子,见多识广,一般人真比不上。

“美和你真是合我的脾性。”

白老爷哈哈大笑,他越看这个女婿越顺眼。

一般文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臭毛病,比如口无遮拦喜欢骂人,比如性格孤傲,经常怼的别人难受,但白贵就不一样了,很风雅随和,没什么臭架子。

……

大约半个月后,《眉国历史杂志》发布十月刊。

白贵的论文排在了第一篇。

这个新闻一层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不少阿妹肯国新闻报刊的注意。以前像这种学术性杂志,虽然各家新闻报刊都会给面子进行报道,但新闻性并不怎么足,只是例行公事罢了。

但此刻一个华人写的文章,登上了《眉国历史杂志》,这件事情的噱头立刻就不一样了。

各家新闻报社如同闻到腥味的猫一样,立刻加班加点将其登上新闻头条。

可令人意外的是,无论是《纽约时报》、《华生顿邮报》这种大报刊,还是一些小报刊,对此次白贵论文登顶《眉国历史杂志》都作出了正面评价,极为“公正”、“客观”。

“r bai,他是华夏著名的学者,在东瀛就创造出了《枪炮、病菌、钢铁》,在远东享有赫赫声名,如今求学到了耶鲁,再次写出《大国崛起》葡国、西班国篇,他是一个高产的学者……”——《纽约时报》

“这么年轻的一个学者在耶鲁大学脱颖而出,这是耶鲁大学和这位年轻学者的共同荣幸……”——《华生顿邮报》。

不过……不可避免的,有一些报纸刻意贬低白贵写的论文。但这些小报,很快就沉没在无数报刊的烟海之中,不见踪影。

虽然说施展舆论的最高境界是正负两方皆是自己人。

但白贵写出大国崛起的葡国篇、西班国篇这种大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发酵,一般民众只是看一个热闹罢了,哪能懂学术圈的事情,而专研学术的人,显然不会在名利场中摸爬滚打,所以引起的轰动只是局限于“华人的论文登上《眉国历史杂志》”这件事上。

然而亦不可避免的,通过《眉国历史杂志》,全世界都开始再次关注这个年轻的学者,并且愿意啃读这位年轻学者曾经写过的文章。

枪炮写的虽好,但因为固有的歧视,所以它只在远东圈子很出名。

而当外界吵得热火朝天的时候。

白贵仍在图书馆默默读书,查阅最近的一手资料,为完成接下来的大国崛起部分而努力。

和写枪炮一书差不多,一些资料现在没有,一些研究结论现在并未得出。

所以后世的大国崛起,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大体的框架,他目前做的事情,就是尽量在这框架中填塞骨肉。

“就如同詹姆斯教授所说的一样。”

“新史学的研究方法才是弥足珍贵的,有了这个方法,写出大国崛起,只是水磨功夫……”

白贵暗道。

他对史学的贡献,不仅是一部大国崛起,还有新史学的研究方法。

这就相当于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他合上书,走出借阅室。

少倾,到了詹姆斯教授的办公室。

“很高兴又见到你,r bai,你的研究论文申请,校方已经通过了,恭喜你,你再修够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