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39章 参观天津港(2/2)

齿涂黑,脸也涂得煞白,而且流行“殿上眉”,就是把原来的眉毛剃掉,然后在脑门上画眉毛。

很多人觉得日本古画上画的是女鬼,其实那个时候日本的审美就是那样。

反正朱厚照是接受不了,不知道唐伯虎到时候看到日本的艺伎能不能接受了。

马永成在天津的任务就是收集情报,买地。

天津实行军管,有三个卫,“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

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

天津卫的指挥使韩忠所管辖的区域靠海,而且包含天津港。

想要在天津卫有所作为就必须把天津卫的指挥使换成心腹之人。

韩忠的背景是江浙地区的士绅富豪,根本没有拉拢的可能。

像这次捉拿日本天皇使团,韩忠得了命令,不敢不上心去办。

知道报社有太子的背景还敢派人去围报社,明显韩忠名字里的忠字,不是忠于皇室的。

朱厚照算准了时间,在韩忠围报社的时候还在报社里,就是打算把韩忠给换掉。

反正天津卫的指挥使他是当不成了,就不知道脑袋还能不能保住。

朱厚照让马永成带自己去海边儿转了转,参观了天津港口。

港口只有几艘破旧的福船,天津港上的火炮也早就不见踪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没的。

简直对海上的敌人不设防。

大明朝承平百年,除了少许的倭寇海上也没有其他的敌人,而且倭寇也没来天津,天津港海上的防御难免就懈怠了。

朱厚照看着衰败的天津港,想到的是几十年后的倭乱。

倭寇袭扰大明海岸线,百姓流离失所,大明朝元气大伤。

倭乱有两个原因,一是大明的海禁政策,二是大明朝水师的羸弱。

海禁政策让江浙地区想要从事海上贸易的大家族不满,勾结倭寇对大明沿海实施侵扰。

其实倭寇里真正的日本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大多还是大家族在背后操控的大明流民和海盗。

汪直当时上书建议开海禁,只要开海禁,满足人们正常贸易的需求,倭乱自然就平息了。

其二就是大明朝水师战斗力的不足,只能被动在岸上防守,倭寇想打就打,想逃就逃,明军只能被动接招。

朱厚照觉得自己还有时间解决这些事情,既然自己来到了大明朝,就不能让悲剧继续上演。

朱厚照参观完了天津港,让马永成带自己去盐滩看看。

想要做事,还是得先搞钱。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