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53章 平定河北叛乱(2/2)

事情上谎报军情。

凡事就怕对比。

马中锡平叛搞了好几个月都没什么太大的效果。

王守仁刚去没多久,朝廷还没反应过来呢,平叛的事儿就结束了,还把匪首都给活捉了。

大家对王守仁平叛的过程充满了好奇。

在得知了王守仁平叛的具体过程后,众人对王守仁佩服至极的同时,又有些难以形容的感觉。

撒巴豆粉,不让叛军睡觉,引诱叛军自相残杀。

这是一个读书人能干出来的事儿?

随后有人上书弹劾王守仁杀性过重,手段残忍,行事过于极端,非君子所为。

弘治听说王守仁剿匪刚刚结束,就急匆匆赶往南京去帮助太子了。

内心对王守仁大加赞赏。

不亏是太子看中的人,知道为太子分忧解难。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居然有人弹劾王守仁。

弘治大怒,当即罢免了几名弹劾王守仁的言官。

言官不服,向弘治上书表示“大明言官不因言获罪”。

弘治在上朝的时候特意提到了此事。

“言官不因言获罪,是指言官可以风闻奏事,哪怕没有证据或者参错了人都不会被追究,但是罢免弹劾王守仁这几个人的官职,是因为他们其心可诛。

他们弹劾王守仁杀性过重,手段残忍时,就没想过反贼是如何对待无辜百姓的?

对待反贼不残忍,难道还得对反贼以礼相待?

王守仁为了快速平叛,是用了些非常手段,怎么到你们嘴里就成了王守仁的罪过。

王守仁平叛快了被你们弹劾,马中锡平叛不利是不是也有害怕被你们弹劾的关系?

王守仁劳苦功高事事为朝廷着想,朕不能苛待有功之臣。”

弘治想起了朱厚照的话。

有些言官确实是让人生厌。

用心险恶,其心可诛!

仗着“言官不因言获罪”滥用弹劾之权。

若是官员都因为言官的弹劾不敢放手施为,那么损失的终究还是朝廷的利益。

决不能助长这股歪风邪气。

被罢官的言官甚至还想找戴珊求助。

王守仁是太子殿下的人,找反太子联盟的盟主戴珊帮忙准没错。

戴珊也看不上他们,对他们说道:“你我同朝为官,不思报效朝廷,每日想着这些投机取巧之事,珊羞于与你们为伍。”

戴珊是老言官了,表示你们那点儿小心思就别在我面前献丑了。

弹劾王守仁不过是你们为了出名罢了。

但是朝廷现在正是多事之秋,你们想刷存在感,想刷名气也要有个底线。

在这个时候弹劾王守仁不仅是坏,而且还蠢,我都看不起你们。

这几个弹劾王守仁投机的言官被罢官,确实让朝廷的官员陷入了思考。

朝廷的弹劾制度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这件事过后让言官们说话办事儿小心了许多。

朝廷里最难受的人还是刘大夏。

刘大夏也在反思,如果自己早点同意太子的意见让王守仁去平叛,那是不是这场叛乱早就结束了。

让百姓少受些苦难,让朝廷省下许多开支。

刘大夏偏执,保守,看不惯太子的所作所为是真,但是良心还是有的。

还有自己之前曾经立下的军令状。

现在的情况来看确实是自己力荐的马中锡平叛不力。

也许自己真的是年龄大了。

该退休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